视频 | 亓庆良:健康扶贫的路要一直走下去

2021-03-03 14:59:3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1958年的一个夜晚,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源西村,一名6岁男孩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那位只有26岁的母亲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在二胎分娩时合并心力衰竭病故。“其实,当时只要有一支强心针,我的母亲就会活下来。”60多年前,亓庆良心底就有这样一粒“健康扶贫”的种子。

一直不明白,作为一名青岛医学院的高材生,亓庆良为何要放弃留校,放弃去大医院,回到偏远的家乡?3月1日,十九大代表、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跟记者说,从高中毕业以后做赤脚医生,到现在有50年了。他感觉自己一直走的,就是一条健康扶贫的路。

学医

1971年高中毕业后,亓庆良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为家乡人民解除病痛折磨。亓庆良工作热心,服务周到,得到了父老乡亲的肯定。4年之后,公社党委推荐他上了青岛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学习深造。

1978年,亓庆良大学毕业来到博山区医院。此时医院卫生技术人才青黄不接,为了能迅速承担领导安排的外科临床工作,亓庆良日以继夜的工作。仅过了三年,他已经能主刀做疝气、阑尾手术,五年之后,就能独立做胃大部切除手术,成长为一名较全面的住院医师。

在一次跟市区卫生行业领导座谈中,亓庆良提到,乡镇基层卫生院如果想做好,对卫生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正是意识到这一点,1997年,来到源泉镇卫生院之后,亓庆良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医院发展的中心工作。先后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多人,选送技术骨干的省市医院进修40多人次,培养中级中层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30余人。17年时间,建立了一直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2015年国家卫计委在验收“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时,时任国家卫计委项目部主任张朝阳评价说:“我们在山东淄博发现了全国群众最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是最满意的,没有之一。”亓庆良一直把发展好农村卫生事业作为工作的重心。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回家

在人生的两个重要岔路口上,亓庆良做出了同一个选择:回家。

大学毕业前期,亓庆良面临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青岛医学院临床医疗系系领导找亓庆良谈话,希望这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留校工作。但那个夜晚,母亲病重离世的景象在亓庆良眼前挥之不去。想到家乡人民缺医少药的现实,亓庆良谢绝了学校领导的挽留,他的选择是回家,回到了博山区医院,为广大的父老乡亲看病。

“我知道,如果当时留在学校,可能发展的机会更好。”2007年,亓庆良才晋升为主任医师,虽然这在全省乡镇卫生院是罕见的,但对于亓庆良同期的同学们来说,却实在是太晚了。他的同学很多早已晋升为主任医师,而且大都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骨干专家。

对于亓庆良的选择,很多人都不理解。如果说第一次选择“回家”,有的人会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因为早逝母亲而选择救助家乡的父老,那么第二次选择“回家”,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一选择更能体现出一个医生的职业精神。

1997年,亓庆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又被评为“博山区十大名医”,此时,他在淄博市内外科领域已经小有名气。博山区卫生局领导要提拔他做博山区医院业务副院长;淄博侨联医院,淄博市妇幼保健院都要向全科医院发展,特意邀请他去担任外科主任;博山区源泉镇领导直接找到他,邀请他回源泉卫生院工作。

这时,亓庆良再次面临一个重要选择,回到家乡——源泉镇。

1997年的这次选择,亓庆良确实认真思考了许久,留在区医院,进步快,前途大;去张店工作,条件好,待遇高,对家庭和个人都有好处。而回到源泉镇卫生院,他就又回到了1978年大学分配时的起点。

在源泉,亓庆良用了24年时间带领医院艰苦奋斗,实现了凤凰涅槃,把医院建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全市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成为全国乡镇卫生院的一面旗帜,成为了服务山区多个乡镇近20万人口的山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亓庆良用毕生的精力为贫困山区、贫困人口防病治病。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是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

习惯

亓庆良有个出了名的“坏习惯”——不愿意喝水。

“这是个职业病,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上手术台,上了手术台,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情况,如果做着手术要去解手,这是无法想象的。”看着记者疑问的眼神,亓庆良开始解释自己的“职业病”,70岁的人,不花眼,很少出汗,这都是常年在手术台上落下的习惯。

亓庆良几乎没有什么爱好:不喜欢喝茶,不喜欢饮酒,不喜欢抽烟……亓庆良说,最长的一台手术,他做了14个小时,中间他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吃一口饭。

“吃饭?病人生命都不保,能吃得下去?”那次亓庆良做完手术,就睡在了手术室外的一张手术台上。“下了手术台,都没还魂,就呼呼睡过去了。”

“苦吗?”亓庆良没有觉得,因为一上了手术台,心思全都到了病人身上,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他都感受不到了。

这种职业病连亓庆良的妻子都感染了。亓庆良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有时候亓庆良做手术需要给病人输血,亓庆良立即给在博山工作的妻子打电话,让她先去第一医院拿血浆,然后打车往源泉赶,源泉卫生院再派救护车去接。

“救人就是跟时间赛跑,能争取一秒,病人存活的机会就提高很多倍。”亓庆良提到了一个词:救人。

救人

博山南部山区四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离主城区路程普遍在30公里以上,最远的村往返需要2个多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救援成为困扰山区群众的一大难题,是山区基层公共卫生发展的短板。

在亓庆良的积极争取下,2020年5月,源泉中心卫生院120急救站启动运行,山区群众院前急救的路程被缩短一半,急诊出诊时间大幅缩减,打通山区急诊急救“最后一公里”,被山区百姓称为“山区人民的救命站”。

从医50余年,亓庆良最多的一天曾做了12台手术,亓庆良清楚记得那是1999年6月13日,7:30进入手术室,一上午就做了四台手术,中午没休息,接着又做了四台手术。眼看下班了,又送来一例急性阑尾炎,随后又是一例急症剖宫产,半夜又来了一例急性胃穿孔……

12台手术,就是12个人的生命,亓庆良作为医生,他明白自己推脱不掉。

危重病人对医生的考验最大,2008年的一天傍晚,一名14岁少年外伤入院,不到一个小时,孩子血压下降很快,亓庆良判断应该是脾破裂,腹腔大出血。接到电话后,亓庆良迅速赶回医院,此时,孩子已经测不到血压,怎么办?做不做手术?不做,心跳将很快停止;做手术,医生承担的风险太大。

亓庆良说,当时他看着满眼希望的孩子家长,忽然意识到,医生此时就是这个家庭的救世主,救了孩子,就是救了一个完整的家。经过检查,孩子脾脏粉碎,腹腔出血1400毫升,手术持续了4个小时,亓庆良不光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挽救了这个家庭的希望。

2009年,一个夏天,夜里22:00,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此时,亓庆良的电话响了:池上送来一名急需手术的孕妇,他立即驱车从博山家里往医院赶去……

职责

作为职业医生,亓庆良只是遵循着少年时做医生的梦想,遵循着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爱,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

“山区群众健康需要的,就是我们源泉医院该做的。”亓庆良说,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源泉医院是为了扶贫而发展,为了山区老百姓的健康而发展。

2018年,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医牵头成立博山南部山区医共体,亓庆良担任理事长。同时,他积极主导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省内知名医院签约医联体单位,稳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他在医院严格落实卫生健康扶贫“八个一”“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贫困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亓庆良在下村入户送医送药时,发现农村无儿无女无保障的五保户,生活无人照料,疾病无人医治,为此,他规划建设了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2019年11月,源泉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单位,全国智能化养老机构,全国“AAAA”级养老机构。

2020年,医养健康园成功中标博山全区1562名农村贫困人口和低保边缘人口进行居家照顾服务项目,既解决了农村贫苦户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和健康需求,又增加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机会。

博山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玲详细介绍了博山区健康扶贫工作整体情况。她表示,乡村振兴,健康先行,要向亓庆良学习,学习他一人集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精神于一身的健康牛精神,扎根基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扶贫永远在路上的责任担当,让山区人民享受更好的健康福祉。

“亓庆良致力于健康扶贫,全身心投入到为山区群众服务中去,在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博山区政府副区长李林表示,要深入学习宣传先模人物典型事迹,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不断提高干部作风和能力;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波 报道)

责任编辑: 张尧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