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大众日报关注威海海洋经济,风电、造船产业满帆前行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郑莉

2023-04-23 14:55:3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4月23日,大众日报3版继续刊发“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本期刊发的是“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海洋经济篇”,以《深耕细作,山东发力广阔蓝海》为题,重点关注我省沿海各市在海洋经济方面的重大成就。其中,乳山市的风电产业、威海经开区的造船业被重点报道。

本文第三部分《看成长 一个产业集群的御风而行》关注的是乳山风电产业。报道如下:

在山东半岛的东南方,乳山的海风,“吹”出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4月20日,在远景零碳产业园海上智能风机装配车间,巨大的龙门吊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

“现在我们的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5月25日将正式投产。”远景能源制造部乳山基地负责人孙谦说,该项目已接到70台8.5兆瓦的智能风机订单,“达产后,每年可生产200台7兆瓦及以上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年产值达到70亿元,税收3亿元。”

眼下,明阳智能、豪迈科技、半岛南U场址、中天海缆等一大批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项目在乳山加速落地投产。乳山也成为省内在建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产业链条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未来几年,乳山将迎来海上风电项目的集中投产期,预计到2026年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可带动形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乳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栾频表示。

山东打造海上“能源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新型能源体系,蓝色海洋迸发绿色新动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到了包括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在内的“五大清洁能源基地”。放眼黄渤海沿线,“追风逐日”成为绿电转型的重点和节能降碳的主战场。

与乳山相邻的海阳市,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工程自2021年并网发电以来,已稳定运行一年有余。依托这一工程,山东建成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发出了全球海上漂浮式光伏第一度电。

“威海目前是全省唯一一个在新能源产业集齐了‘核风光储’的市,‘十四五’期间,我们规划建设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届时市域全社会用电量可100%由清洁电力供应。”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隋同朋说。

本版主图刊发的是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报道如下:

山东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把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作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突破。图为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威海: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去年,我省发布了《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共规划渤中、半岛北和半岛南3个大型海上风电基地。乳山市依托海上资源、交通支撑、龙头带动等优势,成功跻身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如何让作为新经济、新动能的海上风电产业为乳山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乳山市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真抓实干求实效的作风给出了答案。

围绕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乳山专门编制了《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乳山基地规划》,规划布局了主机及核心零部件、涉海大型装备、科技创新及运维、商务会展及储能四大功能片区,总面积约9000亩,集中用于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按照塔筒、单桩、叶片、海缆、主机等大部件运输优先级,规划论证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好港口周边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空间占用,提高资源效益,为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化发展夯实基础。

依托四大片区,乳山聚焦海上风电产业链条精准招商,引龙建链。去年以来,乳山梳理了15条产业链、144家上下游重点企业,通过市级领导带队招商、举办招商推介会、线上线下对接会等形式推动行业龙头项目落地。目前,已有16家企业落户乳山。

新能源为威海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绿色动力”。在文登区,文登抽水蓄能电站1、2号机组已于今年1月1日投产发电,6台机组今年将全部投产;分布式、集中式和海上光伏项目也正在在快速推进。在荣成市,已经并网发电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商运,同步实施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则计划在2024年建成发电。

近年来,威海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成立能源建设工作专班,以战略眼光全面统筹顶层设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一批新能源项目聚集发展,逐步膨胀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威海经开区:造船订单排到五年后

眼下,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一艘芬兰客户订制的豪华客滚船正在赶工期制造中,预计9月底交付。“该船不仅满足最新的安全返港要求,同时,还具有主机废热回收、空调废热回收以及靠港零排放等功能。船舶内部装修由我们亲自设计,融合了很多威海元素,是目前威海金陵最豪华的客滚船。”该船技术负责人赵恒智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威海金陵已交付与在手高端客滚船订单累计达15艘,7000车汽车运输船10艘,均位居世界前列。从过去多年的“特困企业”迅速成长为威海市船舶行业的“链主企业”,客户遍布瑞典、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威海金陵重构业务框架,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密不可分。

经过内部重组和外部整合,威海金陵已形成了海洋装备维修改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特种船舶制造、邮轮制造等四大业务板块,正在培育装备制造相关的新材料和关键系统设备等配套业务,形成了海洋装备制造相关的“4+X”业务格局。通过推动造修船业务并举转型升级,威海金陵做精高端客船和特种工程船建造,做强船舶和海工修理改装业务,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客滚船制造基地,建设中国领先的环渤海海洋装备维保中心。目前,威海金陵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

威海经开区有长达19公里的临海工业岸线,拥有多处优质出海码头,近年来,依托威海金陵等一批龙头企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了7.4平方公里海工装备产业园,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郑莉 通讯员 任现辉 姜俏俏 邹威 报道)

责任编辑: 彭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