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勇士”李林雨:青春献强军的好战士
大众日报记者 郑莉
2023-05-15 21:39:3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李林雨,男,汉族,山东新泰人,下士警衔,2000年5月出生,2019年9月就读于山东威海职业学院定向培养警士班,2021年12月入伍,2022年3月分配到武警湖北省总队随州支队,生前系执勤中队应急班战士。2022年7月12日16时50分许,李林雨和战友涂鑫在巡逻途中,发现1名落水群众呼救,李林雨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奋力将群众推向岸边,两人协力将群众营救上岸,李林雨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李林雨同志入伍以来,始终坚守从军报国初心,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把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转化为爱军精武的实际行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武警官兵舍身为民的英雄壮歌。2022年8月,李林雨同志被批准为烈士,追授平时一等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22年9月,被中央政法委评为“见义勇为勇士”;2022年12月,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荆楚楷模”,被湖北省文明办评为“湖北好人”。
5月15日,武警湖北省总队“青春献强军的好战士”李林雨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烈士母校——威海职业学院,开展在山东的首场宣讲。报告团5位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饱含深情地作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报告,为全体师生全方位展示了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好青年、好战士形象,激扬英雄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我更加想为祖国国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立志报国中铸就永恒信仰
在入伍后的一次自我介绍中,李林雨讲道:“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我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我的爷爷是一名老革命,常常教导我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更加想为祖国国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战士。”
革命沃土哺育,争当红色传人。李林雨出生在山东新泰一个名叫将军堂的小山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遍地的红色文化滋养着李林雨的思想,“孟良崮战役”“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伴随他成长。他的爷爷是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兵,3个伯伯都曾参军入伍,军人之家的血脉代代传承,李林雨从小耳濡目染,立志从军报国。初中老师评价他是“懂事听话的孩子,从不惹事添麻烦”,高中班主任说“他乐于助人、正直善良,也非常喜欢军人身上那种特有的气质”。高二下学期,同学们讨论报考什么学校时,他坚定地说要参军。毕业前,已经符合当兵条件的他,拿着高考志愿信息填报表,毫不犹豫提笔填下了威海职业学院的定向培养警士。
英雄事迹感召,矢志保家卫国。大学组织参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看过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没的悲壮历程,他痛心疾首地发出“国无防不立,没有强大的国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会受欺负”的哀叹。入伍后的一次战斗精神教育课上,训练基地培训二中队指导员刘军让大家谈一谈自己的偶像,当问到李林雨的时候,他动情讲道:“我的偶像是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以后也要像陈祥榕一样,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流血牺牲!”课后,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上还是不上?”的自我叩问。不久后,他再次郑重写下自己的答案——“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深扎理论种子,迸发追随力量。从考入定向培养警士班,到正式入伍新训,再到分配下队,李林雨始终思想上进、热爱学习,把从军报国的朴素情感转化为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的自觉行动。指导员张山峰评价他“总是听课最认真的那一个,他的感悟真切,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思维层次和境界格局。”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理想因为其远大而称为理想,信念因为其坚定而称为信念”。生前最后一次教育课上,他还记下了“初心越久,芳华越长”“让我们在部队带着初心来、不留遗憾的走”……坚定的理想、执着的信念早已在他心底深深扎根,伴随着成长每一步。
“吃苦是您教会我的必修课”——在摔打磨砺中淬炼军人血性
李林雨在给新训班长杨宇柯的信中写道:“军人的生活,必然与苦相伴,不可能奢靡享乐,吃苦是您教会我的必修课,所以谢谢班长!”选择了什么样的信仰,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李林雨始终把精武强能作为不懈追求,自觉锤炼意志品质,锻造钢筋铁骨,坚决完成任务。
他有一种精武强能的拼劲。“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是李林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9年9月,考入威海职业学院定向培养警士班,他知道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穿上没有军衔的“军服”,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训练非常刻苦,每次3000米都拼尽全力向前冲,不论白天多苦多累,晚上都主动进行体能加练。3000米跑成绩“优秀”,必修课“军事训练”得分100,37个引体向上打破班级记录。新训期间,李林雨体能水平靠前,但他主动申请加入“补差”小组,每个周末他总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腿上绑着沙袋,一跑就是10公里。凭着这股不断超越自我的冲劲,短短3个月,3000米成绩就从12分30秒提升到11分20秒。毕业考核的16个课目中,13个达到“优秀”。
他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冲劲。刺杀角逐、战术搜索、擒敌对抗,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李林雨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副班长白志红参加特战队员集训的照片,一下子来了兴趣。“班副,怎样才能成为特战队员啊?”“训练全优!”应急班是中队处突的“拳头”力量,队员都是特战苗子。李林雨找到中队长冯福炎,提出申请加入应急班。中队长委婉地说道:“你刚到中队,许多训练科目还没有接触过。”李林雨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定下决心:“身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血性、有硬气”“把自己搞优秀了,比啥都好!”刺杀动作不规范,他就对着镜子反复练;400米障碍缺爆发力,他就利用休息时间练冲刺……不到2个月时间,李林雨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应急班最年轻的队员。
他有一种敢于吃苦的韧劲。鲜花的背后是汗水,掌声的背后是艰辛。2022年5月,李林雨被选拔担负“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礼兵敬献花篮任务。备战任务期间,每天头顶炎炎烈日,抬着重达近七十斤的花篮,穿着密不透气的皮靴,连续进行12小时的训练。礼服被汗水浸透了,小臂被重压变肿了,坚持不了,退出!达不到标准,淘汰!他咬牙坚持,反复训练,不叫一声苦……最后一起来参加集训的4人中只剩下李林雨。任务结束后,带队的班长发现李林雨走路一瘸一拐,原来他脚上磨烂了几处血泡,跟袜子粘在了一起,李林雨却笑着说:“这点苦不算什么!”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作数,在这场盛大的青春里,大胆点吧,向前跑!”通过一次次极限加压和艰苦磨练,李林雨练就了过硬本领,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冲了上去。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在奋斗进取中追求人生价值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当你熬过了所有黑暗,你就会发现,那些经历终将成为你坚硬的铠甲”。这是李林雨日记本扉页上的座右铭,也是他奋斗青春的生动写照。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高中班主任张树会评价他“身上始终有那么一股认定了就不服输的劲头。”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学习竞赛、军政汇演还是志愿服务,李林雨都全心投入、不甘落后。大一上学期,学院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大赛,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也没有朗诵基础,连续半个月他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起床加班训练,一个人在学院的花园里练习发音;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他拉着老师和同学听他朗诵,给他出点子、提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他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朗诵者”。两年多大学时光,李林雨先后获得“优秀军政汇演标兵”“优秀表演者”等荣誉,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你才二十多岁,有什么好怕的呢,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不能让困难把自己难住吓住了!”“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担当尽责勇站排头。在定向培养警士班就读时,李林雨通过电视新闻看到一些城市遭遇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迅疾支援。北方长大的李林雨意识到将来有可能担负类似任务,作为一项必备技能,学习游泳变得必不可缺。他在网上翻看教学视频,加强肌肉和动作训练,拉着室友一块练习游泳。没多久,和李林雨一块练习游泳的张玉龙发现,李林雨已经能独立游走,不由得向他伸出大拇指。新训结束后,他来到这个与他“同龄”的城市——随州。中队担负一处重要目标守卫,三面环山,满目苍翠。在这里,李林雨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小树,尽情舒展自己的“枝丫”。下队第一课,指导员张山峰就带着大家走进荣誉室,墙上挂满了奖牌和锦旗,望着一张张鲜红的“记忆”,李林雨的内心激情澎湃,“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在递交的思想汇报中,他写道,“虽然我离一名党员差的还很多,但我不会放弃,努力做好一名党员的后备军。”多做好事、多站排头,他时刻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吃苦奉献争先恐后。“干活的一把好手。”这是中队长对他的评价。工作中,他从不挑三拣四,苦活脏活抢着上,重活累活争着干。他在队前演讲:“什么是以队为家?干活扎实才叫以队为家。”还常常勉励战友“汗水浇开向阳花”。中队营房后侧有一条石板路,是李林雨生前和战友一起手抬肩背整修出来的。半个月时间里,30公斤的青石板,李林雨扛在肩上,挥汗如雨,粗糙的石板划破了衣服,磨破了皮,但他不知疲倦、没有怨言。课余饭后,官兵们经常扛着锄头、铁锹到菜地劳作。当遇到挑猪粪的苦活累活时,李林雨总是冲在前、干在先,他在给父亲的短信中写到,“刚给菜地浇完粪汤子,从下水道挖出来的,虽然很脏很累,但也很锻炼人”“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快乐,只要坚持下去,平凡中也会获得想不到的收获。”李林雨把吃苦奉献作为成长的“磨刀石”,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别样的精彩。
“繁星不言,但是它们永恒的照亮天空”——在舍己为人中彰显真情大爱
在李林雨牺牲前一周的日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繁星不言,但是他们永恒的照亮天空”。作为一名青年,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社会充满道德责任;作为一名战士,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他是街坊乡邻口碑载道的“好儿郎”。李林雨出生于勤俭朴实的农民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品格。小时候看到身患残疾的邻居家石碾子倒了,他力气太小搬不动,急忙冲回家硬是拉着母亲帮助邻居把石碾子扶了起来。村里有位孤寡老人,李林雨从上初中起,就常去帮老人挑水做饭、打扫卫生,陪老人唠唠家长,家里包了饺子、蒸了馒头,也从不忘给老人送去一份,上高中后,由于学业紧张,李林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只要回去,他一定会去看望老人。每当寒暑假时,大人们都忙,小孩没人管,他总是主动把村里的孩子集合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教他们文化知识,辅导他们完成假期作业,休息时间带着他们做游戏,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孩子们买零食。赶上春种秋收,他就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帮助父老乡亲播种收割。
他是身边战友交口称赞的“活雷锋”。李林雨下队时间不长,但阳光自信、乐观开朗的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战友们都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生活中,他既热心又贴心,战友们遇到思想困惑、挠头烦事,总是主动靠上去问缘由、出主意。班里战友因为上哨没来得及晾晒衣物,他都会帮忙挂到晾衣房;检查军容风纪,他会悄悄帮大家把作战靴擦拭干净、打上鞋油;看到训练垫子开线了,他就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缝补起来。中队组织爱民助民义务劳动,他积极报名参加,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和面蒸馍、理发剃须,一忙就是一整天。群众夸他是“活雷锋”,李林雨却憨憨地笑着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还差得远呢!”
他是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真勇士”。2022年7月12日下午,李林雨正在和战友巡逻,听到水库方向传来群众的呼救声,他迅速向水库跑去,并对一同巡逻的战友说:“我会游泳,我先下去救!你去找一根长一点的棍子来。”他迅速脱下衣物,纵身跃入水中,游到落水群众杨某身边:“你别怕,我来救你!”惊慌失措的杨某紧紧拽住李林雨,不停地挣扎。李林雨游到杨某身后,一边奋力划水,一边将他往岸边推。几分钟后,杨某终于抓住了岸上伸来的棍子……群众获救了,但李林雨却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舍身为民的壮举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带着初心来、不留遗憾走”的理想信条。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徐洪强 张宁 报道)
责任编辑: 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