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2022年,威海“气质”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2023-06-07 00:45:0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6月6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有关情况。

2022年,威海大力实施环保工作和环境质量“双领先”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为21µg/m3、同比改善12.5%,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唯一连续两年稳定达到世卫标准(25µg/m3);PM10浓度为36µg/m3、同比改善16.3%,在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0µg/m3)、实现历史性新突破;优良天数比例为91.2%、全省最高;综合指数、PM2.5、PM10浓度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二、水环境

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4年全省最优;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成绩优秀,全省第一。

三、土壤环境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保持稳定,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四、“无废城市”建设

承办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暨“无废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会并作典型经验交流,获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奖励资金1000万元。

★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坚持源头治理,“三个调整”确保“增产不增污”。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拆除5台3.2米水泥磨机,完成恒邦化工3万吨合成氨产能退出。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全省第一。调整能源结构。扎实压减煤炭,关停魏桥能源机组2.4万千瓦;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37%。调整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新增购置88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增的1020辆网约车、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占比99.5%;全面优化绿色低碳慢行交通出行环境,调高重点道路通行效率,下降平均停车次数。

坚持精准治污,“四个狠抓”推动PM2.5深度治理。狠抓工业源治理。围绕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建立400余家涉VOCs企业排放源清单,对70家重点企业开展治理提升,分时段开展监督帮扶,倒逼企业提高废气收集率、处理率、运行率。狠抓移动源管控。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建立违规入区推送机制,实现对6440台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110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精准定位,引导100多家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较多企业与加油站签订燃油采购合同。狠抓扬尘源整治。首次将降尘量纳入对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强化区市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实施分类治尘;实施扬尘整治无人机航空巡查,300余处问题点位动态清零。狠抓污染天气应对。紧盯轻度污染天气,提前采取强化督导检查、企业自主减排等方式,降低污染峰值、缩短污染时长,2022年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仅3天。

坚持科学治污,“三个强化”推动PM2.5智慧管控。强化监测能力建设。投资2500万,新建首个空气质量超级站,配置颗粒物激光雷达等监测设备,构建“天地空”立体管控体系。在102辆公交车、55辆出租车安装物联网移动监测设备,快速精准治理市区道路PM2.5、PM10污染,整改颗粒物高值路段65处。强化非现场监管。建成169家用电量监控、53家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在81家重点企业安装联网自动监控点位188个,点对点实时监控,2040条问题线索全部闭环处置。强化协同管控。委托专家团队,通过卫星遥感、飞航走航等,对重点区域精准溯源、科学管控,出具分析报告,推送高值区;走航、飞航监测203次,发现异常点位全部整改。

坚持依法治污,“三个机制”推动PM2.5标本兼治。创新建立大气专项督查机制。在省内率先建立强化大气驻区专项督查制度,成立市生态环保工作专班,配备3名专职人员实体化运行,从发改等8部门各抽调1名处级干部担任督查专员,开展实地督导。强化源头管控机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聚焦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瞄准旁路偷排、监测造假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涉气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总量替代,全市未审批新建“两高”项目。严格执行预警、通报、约谈机制。建立内部精准管控、问题提示移交、高值区预警等工作机制,对连续2个月以上排名后5位且不达标的镇街实施预警约谈。

★威海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机制和工作亮点?

威海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4年全省最优,湾长制综合评估成绩全省第一、获优秀等次。全市4855个入海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获得省厅“红旗”标志。桑沟湾入围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前20名。

深入落细落实湾长制。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实行湾长制的工作部署,组织召开全市湾长制会议,印发《2022年威海市湾长制工作要点》,压实工作责任,督导市、县、镇、村四级湾长巡湾,共计组织巡湾3.4万次,开展“净滩2022”专项行动2次,整改问题2319件,确保海湾问题发现、报告、整改、归档闭环管理。

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按照“查、测、溯、治”“三个一批”要求,分类整治入海排污口,建立“一口一策”台账,为135个重点排污口制作“电子身份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现场核查、监测监控和系统审核相结合,实施质控和“回头看”常态化监管,市级抽测325个入海排污口均达标排放,省级核查通过率100%,提前完成省定整治任务。

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排查专项行动,采用“徒步+无人机”排查方式,对重点区域、流域、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共计徒步溯源1053公里,详查点位242个,整治问题169个。开展五轮加密监测,收集有效数据1884个,系统分析总氮来源及贡献,为科学编制“一河一策”总氮控制方案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实现“清污、疏浚、蓄水、修复”目标。

开展“美丽海湾”示范创建。以建设“美丽海湾”为主线,强化海洋生态修复与生态灾害治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四五”期间,计划将桑沟湾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洋村口湾湾群3个湾区建成省级“美丽海湾”,为美丽山东建设作出海洋领域的积极贡献。

★威海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威海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2022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严把准入关、评审关、质量关,严格报告专家评审和报告质量监督性审查,通过线上视频会、线下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评审工作,探索形成快速、规范、高效的专家评审“威海模式”,累计评审地块470余个,均不属于污染地块;紧盯报告质量,以采样调查规范性、调查结论准确性、检测数据真实性为着力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已对60宗地块调查报告开展监督性审查,对10宗地块开展监督采样抽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动态更新威海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严格落实污染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组织开展“回头看”,盯紧抓牢在产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积极谋划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对文登迪嘉药业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并在全国交流会上进行推广,乳山韩孚生化项目被列为全国“十四五”时期102个源头防控项目。

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加强国控地下水区域考核点位周边污染隐患排查,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建立巡查制度,严防周边污染源或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地下水质,科学分析研判,对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开展溯源分析,“一井一策”制定实施地下水水质达标保持方案,实现国控地下水区域考核点位全部消除Ⅴ类。

★威海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威海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继2017年所辖荣成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威海市级、2021年所辖乳山市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威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级及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威海华夏城、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海新区、乳山市滨海新区、文登区界石镇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成市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全省10个强县之一,获得奖励资金1000万元。乳山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典型案例获省厅通报表扬。秸秆禁烧连续多年“零火点”。威海五垒岛滨海湿地入选省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试点。生态质量指数全省最优。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

责任编辑: 彭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