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党员口述记录|50多年党龄的王桂发: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蔡继钗

2021-06-08 11:52: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为庆祝建党百年,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联合齐鲁师范学院启动“百名党员口述记录”大型田野调查特别活动。以高校百名教师和大学生为主体,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贴近式聚焦齐鲁大地农村党员这一特殊群体,以口述体例,体现建党百年磅礴奋斗历史。

访谈时间:2021年2月17日

访谈地点: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社区东杨村

口述人:王桂发

我叫王桂发,1947年出生,今年74岁。1970年入党,至今入党已50多年了。从小到大,我亲身经历了农村从战争到和平、由穷变富的过程。党的恩情万万千,今天我只说说改革开放前后我们这个村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农村的条件还很差,吃的粮食靠国家供应,不够的话就用野菜充饥,住的是泥巴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苦咸水,买尺布得用布票。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猛增,粮食产量大大增加,粮食终于够吃的了。1984年,我被组织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面临的困难,一是不通电,二是老百姓没甜水吃,三是村里的路全是泥巴路,老百姓出行很难。

为解决老百姓的用电问题,上级拨来专款,我组织村民上青岛、上天津、跑济南,买来材料,请来技术人员,几经周折,终于竖起来线杆、用上了电,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照明问题,而且解决了电磨磨面的问题。我们村是当时沾化县较早通上电的几个村庄之一。要想富先修路,可话好说事难办,那时候最缺的是钱,后来上级了解了村里的困难,拨来了一批款。于是,我带领村民靠人抬车推、没白没黑地干,将路基抬高,再铺上沥青,终于修了一条进村的路和村中心的大路,这样外面的化肥农药终于可以直接运进村了,老百姓生产的粮食作物终于可以直接拉到县城销售了,农民逐渐富了起来,泥巴房变成了砖瓦房。当上级了解到我们村老百姓还在吃苦咸水的问题后,又拨来一批款让我们修水库,我和村民们披星戴月、苦干实干,建起了一座水库,引黄河水入库,终于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问题,1990年,我村被授予“人畜吃水先进管理单位”荣誉称号。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民今天幸福的生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真好啊!

策 划:刘振光 赵立峰 兰传斌

记 录:杨云淼

剪 辑:娄天奥

整 理:杨欣荣

指导老师:刘 英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