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描绘乡村教育振兴“新图景”,山东这个市这样做
2023-11-26 19:41: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高密四中文慧学校的校园里热闹非凡,“校园美食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三个年级27个班级的上百个饮食摊位一字排开,整个校园一改平日里的宁静,变成了人声喧嚣热闹异常的“餐饮一条街”,让全校师生及一部分家长共同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舌尖上的盛宴”。
这次活动是由学生自主策划的,主打民族风情,同学们自主选择了27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美食,每一个班级根据自己选择的民族来表现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他们的风土人情。“学校以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乡村温馨学校为目标,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举办了第一期潍坊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高密市四中文慧学校校长任勇说。近年来,高密市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聚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按下乡村教育振兴“加速键”,为全市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增效。
找突破,强保障,夯实乡村教育振兴根基
“振兴乡村,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的话掷地有声。为此,高密市历经多次调研,出台了《高密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工作方案》文件,明确24项重点任务,加强对乡村教育振兴、推进全环境育人工作的统筹引领。落实校车、午餐午休服务的基础上,稳妥、积极、有序对24所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组织撤并,“一校一策”对学校的资源配置、教学、人事、财务进行统筹优化配置,两年来共转移安置193名教师,75个班级487名学生,进一步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得到相关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
高密市以省级试点镇柴沟镇、姜庄镇牵头,在全市所有乡镇深化教育强镇筑基行动,以“功能室、教学设备、运动场地、食堂餐厅、宿舍、厕所、教育信息化”等更新提质为重点,持续投入1396万元,改造提升薄弱学校36所,补齐乡村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李家营中学、柏城中学新建教学楼、大牟家中学硬化运动场地等一大批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振兴乡村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高密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张金颇有感触地说。为此,高密市近几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2023年新招聘380名新教师,招聘数量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其中152人安排在乡村学校及城郊薄弱学校任教,占比40%。按照“提拔干部优先安排到乡村学校锻炼”的思路,安排11名新任校长充实乡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组织26名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推进县域、镇域“县管校聘”优化调配312人,充实乡村教育师资。
从2020年开始,高密市加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的力度,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在此基础上为加快优质资源供给,高密市还将50所城区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共建,要求共建校每学期互派一名教育干部到对方学校交流轮岗,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城乡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强课堂,抓课程,助力乡村教育内涵发展
高密市深入开展落实“强课提质行动”,落实各学科课程方案,深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改革,建立学科教研员包靠帮扶乡村学校工作制度,全市56名教研员每人至少包扶1所以上乡村学校,年内送教255节;开展全市初中教学质量视导行动、镇域学区小学教学指导活动,“沉浸式”诊断、指导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四中文慧学校召开全市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现场会议,多角度探讨初中学段校情、学情、生情,加强初中段教学质量提升。
实施“一校一品”品牌课程学校创评行动,树立“基础课程立校、特色课程强校、品牌课程兴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全市中小学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结合文化底蕴、传统特色、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实际,落实“一校一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高密市姜庄镇是省级强镇筑基试点镇,同时还是该市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等非遗文化资源集中的乡镇之一。姜庄小学立足实际,深挖非遗资源,以“培养全面而富有特长的人”为办学理念,确立“非遗传承、以美育德”价值导向,打造乡村教育品牌,赋能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数量多,缺乏关爱等现状,深入实施“润心工程”县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项目,建立“校长负总责——心理健康副校长主抓——班主任队伍为主体——‘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指导——班级心理委员为‘预警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组建“幼小初高”四学段共81人的县域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开展“百师百场”家庭教育名师进社区活动,选拔部分优秀校长园长、家庭教育教师组成15支家庭教育宣讲团,组织140余场家庭教育进社区巡讲活动,为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受益群众达1.3万余人,以家长素质提升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全环境育人体系建设。对重点学生落实“一对一”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享经验,筑典型,引领乡村教育互通共享
高密市建立了各学段教育联盟结对工作机制,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全部纳入教育联盟管理。目前全市拥有紧密型“一校长多校区”教育集团5组,按照“1+N”模式全市共结成松散型教育联盟60个,实现78所乡村学校各学段联盟结对全覆盖,引领校际间的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工作互联互通,同心共进。创新实施教育重点改革“揭榜挂帅”,引导全市中小学校长分别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课程改革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学校改革求变的实践与思考,及时组织各学校展示办学成果。举办首届教育年会,集中展示乡村学校创新成果199项,采用TED主题演讲方式推介学校的办学成果。众多乡村学校办学经验通过揭榜制展示平台,在全市得到宣传推介。“揭榜挂帅”案例入选2022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乡村中小学师生的关爱力度,建立以价值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为基础的教师动力发展模型,留住乡村教师、学生,办好乡村的每一所学校,提升乡村教育的温度、精度和质量,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提质,创办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明辉说。
(张春晓 魏云东)
责任编辑: 王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