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人才周磊:我在雪域高原“干农牧”

2022-09-30 11:46:04 发布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通讯员 高登 报道

周磊:1982年出生,山东临沂人,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科科长,高级兽医师,山东省第四批、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2019年7月,周磊接受中组部选派,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担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至今,同时也是对口支援青海省的7省市中现有唯一的一名农牧技术人才。

2019年7月,周磊响应中组部号召,成为了一名援青人才,他挥别依依不舍的父母妻子与孩子,沿黄河溯流而上,跨越两千公里,从齐鲁大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巍巍高原上书写自己的援青故事。

调研入手,农技培训提效益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这里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由于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畜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在海北州参与工作没多久,周磊渐渐意识到,山东和青海两地之间,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产业模式,发展之差异、情况之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山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搬到海北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当地农情民意进行深刻体验,援青工作才能有可靠的着力点。从来到青海的那一刻起,周磊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新岗位的角色转化,他需要尽快熟悉了解工作现状和基本情况,梳理出援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先后下基层、搞调研、解实情,解牧民所需、急牧民所急,先后累计到过基层牧区共13个乡镇和70余个村庄、100多个牧民合作社,帮助解决农牧民困难技术问题2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每到一处,他都会深入了解牧民生产生活需求,坚持进行手把手地技术指导,积极推动原有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饲养转型,实施分群饲养管理,科学掌握放牧和补饲时间,做好防疫消毒工作,保障牛羊健康生产。

每次调研回来,周磊会拿着厚厚的几个笔记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逐一整理发现的问题。周磊告诉记者,“可怕的不是出现了问题,而是发现不了问题,我们面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案。”一丝不苟,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周磊沉稳严谨的工作风格,仿佛给同事们打了一针定心剂。

海北州畜牧业以原生放牧为主,牧民的饲养管理能力以及农牧系统部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海北州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建设需求。由于技术人员匮乏,导致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检测等方面,缺乏技术支撑,甚至无法应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需要。

摆在周磊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当地农牧行业众人的专业知识。

周磊想把山东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海北草原,为此,他积极开展起对农牧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注重业务技能、实际操作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培训。

周磊还联系山东大后方,多次邀请省内外技术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进行《非洲猪瘟诊断技术》《非洲猪瘟检疫技术规范》《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等技术规范的再学习、再培训。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极大提高了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在全省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大赛中,率队取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周磊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形式积极为农户解决难题,让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技术支持。

从2019年到2022年的三年时间,他累计组织山东专家团队赴海北州开展专题调研和知识讲座活动2次,举办“山东援青农牧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海北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班”1次、“海北州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班”1次,“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专题线上培训”4次,累计推广各类实用先进技术30余项,发放各类培训资料3000余份,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20余人次,培训农牧技术人员达2000余人次,为牧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2600多万元。通过不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极大提高了海北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为促进海北州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搭建平台,科技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农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撑。海北州是传统牧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科技支撑不够,人才流失短缺。如何找准突破口,走出一条适合海北的人才引进之路,成为摆在周磊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2020年7月,青海省“智汇三江源 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召开,给了周磊探索海北州农牧人才引进思路的契机,他紧盯海北农牧实际需求,立足当地农牧产业发展创新需求,把用人需求落在具体项目上,让人才与岗位相适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21年6月,在他的努力下,推动成立了“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搭建了海北州首个农牧领域专家工作服务平台。以鲁青两省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通过“项目+人才”形式进行智力引进,开展科研攻关、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常年驻站专家达50余名,被评为青海省十大特色人才项目。

目前,通过周磊的努力,海北州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行业协会、农牧企业的对接交流,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和人才聚集,极大推动了海北州农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北州农牧产业的发展,科技支撑同样是短板。周磊所在的示范园,进行农牧科技试验攻关,加强科技引领示范是重要的职责任务。他投身于牦牛、藏羊的选育和提质增效,开展新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因为科研业绩突出,他本人也入选为青海省科技特派员。

他主持研究的青海盐湖特色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及牛羊补饲精料研发项目,被确定为2020年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也是援青十多年以来第一个承担此项任务的援青人才,通过科技研发,为海北当地牦牛、藏羊提供生物学效价高的钾、镁、硫等矿物质元素平衡补充,累计中试生产牛羊补饲精料1.8万吨,推广应用牦牛藏羊10万头只,新增销售收入800多万元。

援青三年多来,周磊积极推动海北州生态农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立“海北生态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对口支援农牧专家创新团队5个,加强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等农牧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实施省部共建国家重点研发、青海省重大专项、黄河流域科研协作、山东援建十四五技术研发等科技创新项目十余个,科研经费投入2000余万元。他所在团队形成的成果,为海北州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他所在的示范园已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人社部、农业农村部、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等机关授予多个荣誉称号,成为引领海北当地农牧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三年的时间,周磊在海北州的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攻坚克难,产业招商终见成效

产业援建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海北州农牧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除了进行产业管理和技术培育外,农牧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同样落在周磊的肩上,在他的眼里,农牧产业招商工作就像他亲手接生一个婴儿,精心照料,慢慢长大,这让他充满了成就感。“之前示范园有一个饲草料加工车间,但是因为受本地饲料资源条件限制,大宗原材料来源无法就近获取,加上当地主要以牦牛藏羊为主导产业,全价颗粒饲料生产加工不适合当地生产加工,会导致车间的长期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周磊告诉记者,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他和同事们最终决定立足海北天然盐湖资源优势,推动牦牛藏羊饲料添加剂加工开发项目落地,生产青海盐湖特色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在青海和全国市场推广,促进海北州有机、绿色、生态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周磊积极地与山东及国内有关饲料加工企业进行对接,时常往返山东进行对接,“其他的还好,现在交通比较便利,飞机几个小时就到,印象中最辛苦的一次,因为这个项目的沟通问题,我们需要回一趟山东,当时是40度的高温天,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中间没法休息,回来往返1200公里,大家都累得够呛。”周磊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项目成功落地海北州,列为海北州年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代表海北州参加了当年青海省青洽会招商签约项目之一。“招商是一块敲门砖,有理有据有情感,说服人的同时,更需要打动人,要以专业和真诚敲开招商之门”,这是周磊最真切的体会。

目前,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1200余万元,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当地就业16人,改善了海北州现有畜牧发展模式。2021年6月份,招引公司成功完成海北州第一笔价值200万元进出口订单,填补海北州进出口产业空白,促进海北州有机、绿色、生态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在周磊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不语,自是巍峨;蓝天不言,自是高远,大美青海是我钟情的热土,留在高原的足迹是我永不磨灭的记忆”。他说,“作为一名农牧干部,就是要为农牧业发展奋斗,为农牧民服务”。三年多的援青时光,周磊踏遍了青海湖畔和祁连山的山山水水,走遍了雪域高原的草场和帐篷,他用真心热情诠释着一名援青干部的奋斗历程。生性乐观的周磊对未来也仍旧充满信心,他将在雪域高原上继续谱写自己的援青故事,为山东援青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