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河岸边“响器班”不一般

2023-11-21 15:33:58 发布来源:菏泽日报

在广大农村地区,每逢红白喜事,仍有请“响器班”助兴的习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响器班”基本只活跃于乡间的红白喜事之中。位于黄河岸边的东明县沙窝镇杨桥村,有一支传承了近200年的“响器班”——“邢家班”,不仅在东明县及黄河对岸的河南省多个乡镇都小有名气,还因其精湛技艺,数次代表菏泽乃至山东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演或比赛,可谓登上了“大雅之堂”。

这个“响器班”不一般

“嗒……嗒嘀嗒……”

11月17日,东明县沙窝镇杨桥村文化广场上,伴随着嘹亮的唢呐声,邢家班演奏的《百鸟朝凤》响彻村子上空。唢呐、笙、梆子、镲等乐器交相呼应,时而急促,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一幅百鸟争鸣的景象跃然脑海。一曲奏罢,观者忍不住拍手叫好。

在菏泽,“响器班”又被称为“唢呐班”“喇叭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无论婚丧嫁娶,一般都会请响器班助兴。多数响器班的成员“主业”还是种地,只有被请去演奏的时候才会凑在一起。

与一般的响器班不同,邢家班有近200年的历史,至今已传承六代,200年的传承也让这个响器班小有名气,“业务”不断,已成为“职业响器班”。而他们不仅活跃于乡间,更是多次代表菏泽乃至山东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演或比赛,将这项乡间草根艺术带上了“大雅之堂”。

相信不少菏泽人对央视财经频道2017年“魅力中国城”节目仍有印象,在菏泽与湖北十堰、新疆阿拉尔竞演的“城市精绝”环节中,菏泽的“唢呐传情”节目广受好评,其中的唢呐演奏就是由邢家班带来的。

邢家班第五代传人邢建鲁介绍,邢氏唢呐由清道光年间邢中山创建,第三代传人邢保修演奏的闷笛曲目及其自制的“东明闷笛”被收编到《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近年来,“邢家班”第五代和第六代传承人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的重大演出和比赛,除了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的演出,还曾受邀在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等活动中表演。

“草台班子”吹响黄河两岸

“‘邢家班’应该是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有了些名气……”邢家班第四代传人邢存良回忆说。

邢存良介绍,据老一辈人讲,邢家班应该是清朝道光年间由邢中山创办的,和绝大多数响器班一样,这个在农村创办的响器班是名副其实的“草台班子”,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其历史基本都是一代代口口相传。

尽管如此,从其他资料或文学作品中大致可以推断,唢呐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尤其是黄河流域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乐器,邢中山就是痴迷这种乐器的农民,他跟随他人学习唢呐、笙、竹笛等技艺后,回乡将此技艺传授族人,并组建了响器班,既作为爱好,又能“接活”维持生计。

邢存良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常跟祖父、父亲外出演奏。受他们的影响,也对唢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邢家班第四代传人。那时,农村绝大多数人家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响器班,还有不少人家为了更加热闹,会请两个响器班。彼时的农村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一旦有响器班演奏,全村甚至隔壁村庄的村民会去围观。这种情况下,两个响器班会暗暗较劲,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演奏,看谁吸引的观众多。

“哪个班子吸引的人多,说明谁家的水平高……”邢存良解释说,邢家班的口碑就是在这样的“比试”中一点点积攒起来,尤其到了他父亲邢保修这一代,邢家班不仅在东明县赫赫有名,就连黄河对岸的河南都知道邢家班的名号,经常有河南省的村民渡河来请邢家班。

不仅如此,邢保修演奏的闷笛曲目及其自制的“东明闷笛”被收编到《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县文化部门还将邢家班演奏的《大笛绞》《开门》等曲目进行录制,通过各村广播进行播放来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创新形式,让家传技艺重焕光彩

传承至今,以邢建鲁、邢亚威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人已经挑起了邢家班的大梁。

邢建鲁坦言,在爷爷、父亲为邢家班主力的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听唢呐演奏是农村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响器班还是备受推崇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如同以唢呐为题材的电影《百鸟朝凤》中讲述的一般,包括唢呐演奏在内的传统艺术受到不小的冲击,甚至陷入了被冷落的尴尬境地,不少农村唢呐匠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营生。而邢家班的三代、四代传人也如同《百鸟朝凤》中的焦师傅一样,他们希望邢家班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令老一辈欣慰的是,邢建鲁、邢亚威等第五代、第六代传人并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接过了老一辈的乐器。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技艺的传承不单纯地像父辈那样言传身教,还专门到民族声乐学校进修,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同时,改变以往端坐桌前演奏的表演形式,根据曲目进行编排,将一些动作融入演奏之中,以适应舞台表演。

经过他们的编排,邢家班的演奏不仅能听得过瘾,还看得有滋有味,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得益于国家对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邢家班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既能下乡演奏,又能登台表演,成为职业的“响器班”。

邢建鲁还有一个心愿,邢家班诞生在黄河岸边,几年前他就有谱写一首有关黄河的曲子,将黄河文化融入邢家班的表演的想法,但苦于能力有限,一直未能完成。他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点,了却这个多年的心愿。

菏泽报业全媒体 记者 冯锴

责任编辑: 李振兴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