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文化惠民暖人心 群众生活添新彩
2022-11-29 10:53:02 发布来源:邹平融媒
今年以来,邹平市文体惠民服务紧紧围绕邹平市委“11269”工作思路,深入推动“1+9+N”工程,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高起点建设文化和体育惠民设施,高水平组织文化和体育惠民活动,高质量打造文化和体育惠民品牌,努力让文化和体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文化和体育惠民新局面,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基层文体公共建设面向基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建设“市镇村三级图书通借通还系统”,完成20家村级服务点建设工作,实现了通借通还。以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为契机,推动邹平市文化馆提档升级,完善设施设备,优化服务水平。成立临池镇古城村、高新街道小刘村、邹平市第二中学、邹平市新华书店等9家全民阅读耕读联盟“孔子学堂”,打造台子镇、古城村等4个公共文化服务样板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建设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全民健身活动有去处。打造基层群众健身主阵地,增强群众健身便捷性,共享“体育惠民”成果。持续实施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每年向基层村庄、小区发放体育器材2000余件;主城区“10分钟便捷健身圈”全长47.5公里,涵盖健身站点400余处;体育中心、市民健身中心、健康主题公园、环黄山智慧健身步道、黛溪湖健身步道及10余处体育口袋公园向市民开放;打造8处“百姓健身屋”,平衡群众对室内健身设施需求;邹平市建成200公里以上自行车道,100公里以上城市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5平方米;深入开展健身设施数字化提升行动,打造邹平市全民健身公共资源管理平台,推出集场馆预约、场地查询、体育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体育APP,建成三处第二代智慧健身路径,进一步提升市民运动健身体验感。
文体惠民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与组织部门联合,开展“文化惠民民主议政日”活动,将“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服务纳入民主议政议题,实施点单式、精准化文化惠民服务,该案例推荐至省委深改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并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简报》、滨州市委办《信息与调研》刊发。目前,戏曲进乡村演出915场,电影放映10252场次,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高质量剧目11场,常态化开展公益辅导培训130余场次,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打造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常年不断线。四年一届的市运会、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满足各类人群赛事需求;打造全国山地马拉松、山东省万人骑行大赛等高级别品牌赛事,为“山水邹平”再添新亮点;篮球俱乐部联赛、广场舞锦标赛、轮滑邀请赛、体育舞蹈邀请赛等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观赏性提高,点燃了市民健身激情;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社区运动会将健身活动推进到群众身边,真正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常年不断线”的浓厚健身氛围。
文体活动创新完善更有活力。立足文体惠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公共文化馆(站)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在做好免费开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成立八大群众文化文艺社团,各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围绕“我们的节日”、世界读书日等主题,积极组织专业、业余文艺团队开展主题文艺巡演、红色剧目展演、书画展览、非遗展示、乡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各镇街文化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300余场,农家书屋开展乡村阅读活动3200多场次。公共文化场馆在积极开展免费培训、专题讲座等馆内服务的前提下,还积极组织流动文化服务,主动送戏、送展览、送讲座、送图书进基层、进社区,拓展服务群体,延伸服务范围。健全群众身边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有组织。老年体协、篮球运动协会等17个体育协会,常年活跃在组织健身活动一线,让每一个有需求的群众做到参与活动有组织、有指导;加大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群众健身需求,采取“走下去”的形式,组织东岳太极拳、广场舞等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余人,为广大市民科学健身提供人才保障;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每年完成市民体质监测2000余例,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更好指导广大市民科学健身,切身感受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坚实有力。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认真组织开展非遗申报、认定工作,公布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积极推报省市级非遗项目,截至目前,邹平市已有非遗项目154项。重视非遗项目推介交流,先后组织10余个项目、企业参与省内外文旅推介交流等活动,5件非遗作品入选“山东手造·滨州精品”,5个非遗项目和1个特产美食参与央视节目录制。推进非遗体验传承,酸浆豆腐非遗传习所建成开放,认定首批9家邹平市非遗工坊,其中2家入选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推进“非遗进校园”,在邹平市第二中学挂牌成立“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涵养文化自信。
文艺创作注重特色繁荣发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作的小戏《向阳花开》、小品《谁是贫困户》《网红书记》等4部作品,分别在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山东省第八届小品大赛中获奖,9人在山东省戏曲红梅大赛中获奖,以群众身边的小事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在邹平、知邹平、爱邹平、建邹平的氛围日益浓厚。
体育人才队伍储备日趋扩大。2020年恢复体育运动学校办学以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形成规模,先后建成15所青少年训练基地和1所综合训练基地,在训人员800余人。高标准举办7个竞技项目的中小学生体育联赛,青少年竞技体育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滨州市率先开展“万名中小学生学游泳”试点活动,3500余名中小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精心打造“菜单式”体育课程服务模式。邹平人闪耀全国大赛舞台,在全国第十三、十四届运动会上,邹平籍马光通获公路自行车冠军,孙帅获七十三公斤级柔道冠军,魏桥创业集团女子篮球队获得女子三人篮球冠军。积极申办滨州市第二十届运动会,为体育城市名片打造,提升地区社会影响力贡献体育力量。
体育产业稳步推进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魏桥创业向尚运动服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鲁友体育产业纳入山东省地方生产标准制定单位;2021年实现体育彩票销售3亿元,助推邹平市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下一步,邹平市将继续秉持为人民满意为宗旨,持续加大文体事业投入力度,努力创建更多优质的文体交流平台,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体服务,开展更加暖人心的群众文体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 刘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