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齐鲁 文脉承古今

2021-11-27 12:17:54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

山东嘉祥曾子广场,一座古朴雅致的大学书院内,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统拜师礼、国学诵读、金石传拓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开设特色文化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曾子故里嘉祥的探索实践,更是孔孟之乡山东的通行做法。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近年来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与大众贴近、与时代结合、与世界接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

与大众贴近

“同学们,我们现在手中拿到的是鲁班锁,鲁班锁传说是鲁班发明的益智玩具,它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就把6根木条组装在了一起,非常牢固,这蕴含着中国工匠的传统智慧,请同学们试着拆解一下……”日前,在滕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鲁班纪念馆“鲁班大讲堂”研学游互动体验中心,授课老师正在向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小学生们讲解鲁班锁的技艺构造,同学们一个个全神贯注,体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滕州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先后建成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汉画像石馆等博物馆群。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历史文化场馆资源,建设儒家学堂120家,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座、家风家训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群众的日常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在乡村生根发芽。

与滕州相距200多公里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多年来一直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沃土。结合地域特色,充分梳理运河文化、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葫芦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建立非遗研学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文化基地,开展“非遗文化精品展”“红色精品创作系列”等活动,推动文明实践与“两创”融合发展。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地处鲁南的枣庄市洪绪镇郝洼村以培育良好家风为抓手,引导广大家庭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村里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利用荷塘月色广场设立“最美家庭榜”,集中展示“最美家庭”风采、宣讲“最美家风”故事。如今的郝洼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文化浸润,日积月累。济宁市金乡县在全县中小学推进“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从书法、围棋、京剧起步,基于学生特点、学校特长、当地文化特色,形成了国学经典、传统技艺等诸多门类50多个小项的课程体系。

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创新形式,在山东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向基层全面延伸,往群众心灵深处渗透:在全国率先实现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70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4万个、尼山书院154个、孔子学堂2200个;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最美家庭讲家风”等活动,选树宣传一批“齐鲁最美人物”“山东好人”等先进典型;山东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实现全覆盖,镇级文明实践所建成率达98.1%。

与时代结合

如何创造性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政德教育、基层治理中去?山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创新成果,激发了善治活力和为民服务新动能。

邹城市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城孟府大堂,是孟子后裔们用来树家风、立规矩的地方。

前不久,大堂前的“七篇贻矩”横匾下,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七篇贻矩’的意思是说,孟子的仁义思想是赠给后人做人做事的规矩。古有规矩治家,今有规矩立党。从井冈山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西柏坡下的‘六条规矩’,再到如今的‘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历来重视规矩建设……”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师的生动讲解,让学员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邹城市委有关负责人说,以“气养浩然·行守规矩”为核心要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德修身、敬人利民、重义守信、崇俭尚廉,成为当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政德建设的积极探索。

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群体,山东建成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学院。目前,已累计承接全国和省内外各类培训班次1500余期,8.7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多亏了村里的调解员,以前心里解不开的‘疙瘩’现在解开了,邻居们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在曲阜市息陬镇二张曲村,几年前因房子问题,张大爷与邻居产生了一些摩擦,村里“和为贵”调解员知道情况后,主动联系双方为他们调解了矛盾。

如今在曲阜318个村居,村民有大事小事都会到“和为贵”调解室说一说,矛盾化解了,心事也就放下了。全市12个镇街和部门建立400余家“和为贵”调解室,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能调则不诉”的目标,形成了德治、自治、法治、善治“四治融合”的“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化建设模式。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社会治理的做法,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

与世界接轨

今年9月,孔子故里山东再一次吸引了海内外学界的目光,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如期举办。不同肤色、不同教育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对话和全球合作”主题,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赴一场文明之约和思想交流的盛宴。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存在误解和矛盾,但更有着共通的梦想、共同的命运……这需要我们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互鉴交流,消除隔阂偏见,播撒和平兼爱理念。”经过两天30场次的对话交流,17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达成“尼山共识”,倡导通过文明之间的对话,化解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开展多样性文明之间的对话,是举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要义。作为第一家由中国人主办的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围绕“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照鉴未来”“文明对话和全球合作”等时代主题,开展文明对话,传递中国声音,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随着对话交流的不断深入,其成果越来越丰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不同文明对话品牌和交流互鉴重要平台。

孔孟之乡山东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在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积极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山东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视角,架起文明对话的“连心桥”:海外孔子学堂、“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中国孔子网外语频道、“山东周”、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一系列常态化的节会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山东力量。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