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鲁说冬奥丨冬奥述评之四:在“双奥之城”看见中国自信

大众日报记者 李伟

2022-02-21 07:07: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演。

正是因为14年前“拥抱后的默契”,才有了14年后的“开怀容纳天地”,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让世界感受着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

冬奥“中国风”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赋能多彩中国。我们从故宫冰与雪的身影读懂中国自信,《冰嬉图》一跃万年,火种台“承天载物”,何尊与冬奥会的“缘分”,则是长信宫灯带出的绝妙邂逅。这届冬奥,中国古代工艺的巧夺天工与现代奥运不断进步的目标巧妙结合。

因为中国美食遇见冬奥,巴赫主席被饺子彻底征服;因为亚运会遇见冬奥,“江南忆”与“冰墩墩”才有了世纪牵手。开幕式上的24节气、闭幕式上的12生肖,建立在中国几千年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北京冬奥让多彩神州亮相于文化传播的窗口,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

因为自信,所以更加包容。我们关心成功,关心失意,更关心每位运动员的坚持与翻越。包容是面对贾宗洋的失误和自责,队友徐梦桃冲上去的一个拥抱,是谷爱凌向出现失误的法国运动员苔丝·勒德送去的安慰,是美国运动员考德威尔奔向徐梦桃的感动……这才是奥运本来的样子,北京冬奥做到了。

奥林匹克运动是包容、普世、无歧视的运动,正如谷爱凌在采访中所说:“体育可以把所有人团结起来,而不是让彼此疏远。”这无疑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生动美好的解读。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对于外来的杂音,中国显示出平视世界的自信。

因为自信,所以更加开放。北京冬奥,中国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开幕式上,当所有代表团的雪花标牌汇聚成一朵大雪花、当微火成为奥运主火炬,中国人践行诺言,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这背后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英国《卫报》报道称,北京冬奥开幕式选取世界著名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的细节,这表达了中国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

自信来于包容,包容才是最强大的自信。北京冬奥每一句“Thank you Beijing!”是真心换真心的交融,是对中国暖意最直接的答复。路透社表示,尽管冬奥会的规模小于当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但当冬奥会举办时,中国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

双奥之城带来了信心与传承,自信的中国人开始享受冬奥。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是北京冬奥会给予全球冬季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最为重要的遗产。在延庆,明珠在山间闪耀,游龙在山脊起舞。在张家口,“冰玉环”激情邀约,“雪如意”踏雪凌空。刚柔并济的中国美学在北京上演,“冰丝带”见证双奥人的匠心独具。两个奥运,一世传奇,这些蕴含在中国文化里的独特魅力,全部体现在文化自信的体育场馆里。

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在短时间内承接两届奥运会,从100多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文化自信的提升让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烙下深深的中国红印。北京冬奥闭幕了,但这不是终点,我们又一次在春天里启程,我们会用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拥抱世界,在太阳下分享呼吸,与全世界携手前行。

今天,自信的中国毋庸置疑。(大众日报冬奥特派记者 李伟 报道)

相关链接:

齐小鲁说冬奥丨冬奥述评之一:因为热爱,我们一起向未来>>

齐小鲁说冬奥丨冬奥述评之二:“冰雪盛会”成就“双奥之城”>>

齐小鲁说冬奥丨冬奥述评之三:雪花落下,不说再见>>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