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十强产业”看淄博之五:这里村民见面说“您好”
大众日报记者 马景阳 孙良栋
2022-08-19 09:25: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您好!”
8月4日,在淄博博山的红叶柿岩旅游区的滴翠群山中,一声声“您好”悠然回荡山间。
这句世人再熟悉不过的问候语,是景区里老颜神美食街的保洁阿姨田学琴在向游客们打招呼,虽然夹杂着浓郁的博山地方口音,但游客们人听着就是那么舒心悦耳。
“我是原先姚家峪村这里的村民,每当有游客经过,我都会笑着向他们打招呼,不为别的,就为家乡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今年61岁的田学琴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起来,腰杆挺了起来,他们也更乐意跟游客们“互动”。
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野山岭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文旅胜地,红叶柿岩的焕新同样也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田学琴的回忆中,以前农村就是“坐炕头儿,站村头儿,数着人头儿看日头儿”,农闲时节经常一群人盘坐在炕头上,扎堆在村边上东家里长、西家里短地扯着闲篇,生活没有丝毫活力和奔头。
“十几年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那时,村里没有路,每个人只有几分薄梯田,村民月收入不足百元。”田学琴回忆说。
据记者了解,姚家峪村2008年启动开发后,全村都沸腾了,虽然后面的搬迁过程有点曲折,但最终330户村民全部住上了两到三居室的楼房,开发方还为姚家峪村村民谋划好了出路,并承诺在原有老宅面积基础上,给每一户村民额外增加了20平方米新的住宅面积。自此,姚家峪村村民过上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城里人”的生活。
“这之前大家伙儿哪想过还能有个正经工作干,红叶柿岩不仅将我们生活了那么久的古村改造成了旅游区,还给我们分了新房,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事情干。”田雪琴说,为做好他们的安置,红叶柿岩给每家每户都做了工作,安排有需要的村民工作。
“我从2018年9月1号就回到老颜神美食街从事保洁工作,每个月2000元收入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很不错,现在家里回迁了两套房子,较小的那套已经租出去了,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跟以前的日子相比,那叫一个天壤之别。”
在红叶柿岩和村民新房都建设的差不多后,姚家峪村不少在外的村民都回来了,部分村民甚至分得两三套房子。现在,众多村民在红叶柿岩从事工作,加之不少人家都有往外出租自己不住的房子,每年光这两项收入就让姚家峪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在红叶柿岩区越来越好了,我们这些没啥文化的村民也得到了系统专业的培训,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天都很幸福。” 田学琴说。
田学琴坦言,虽然身体不再年轻,但是现在的心态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让田雪琴每一扫帚就像打扫自己家一样细致用心,遇到的每一名游客,她都会像招待朋友般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每一声“您好”中都充满了幸福生活的味道。
在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博山,按照“以企带村,村企融合,连片发展”的思路,依托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以山东华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联合周边9个村成立全区首个“村企合作型”红叶柿岩联村党委,覆盖1267户、3885人,其中党员233名。实行村企统一管理、集中开发、规范运营,各联建村通过资源入股、打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司发展,人均年增收5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名村民增收。
记者注意到,自老颜神美食街运营以来,供职于老颜神美食街的员工几乎都是姚家峪、和尚房等附近村庄的村民,其中返乡的成年劳动力和返聘的退休老人占比超过五成。
红叶柿岩作为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博山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新大门。从“走路全靠脚,收入都看天”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博山发展文旅产业的东风给这片贫瘠的土地送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改变和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孙良栋 报道)
责任编辑: 李伟 签审: 梁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