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搬家①种树

大众日报记者 徐永国 贾瑞君 兰传斌 唐浩鑫 禹亚宁 李扬

2022-12-26 15:45: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听说自己原来的工作驻地要建成原油库,76岁的寿永兴今年特地跑了3趟牛庄镇。

退休前,寿永兴是原胜利油田所属物探公司三大队的副大队长兼工会主席,1990年随队来到东营区牛庄镇四分场。2021年底,山东省和中国石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启动胜利油田新原油库建设,闲置的四分场驻地成为新库选址地。

“今年春上那次还围着院子转了一圈,后面两次就进不去了,只能让孩子开着车从大门前那条路的东头跑到西头,草草看了看!”

寿永兴现在居住的东营区锦华八区距离牛庄镇足有20公里,之所以一次一次前来,除了和曾经的工作生活驻地做最后的道别,他还惦念着一群特殊的朋友,那是他和工友们种下的树。

胜利油田人对树的情感绵长且久远。

“年年种树不见树,电线杆子比树多”因土壤含盐量达17‰以上,东营一度被列为绿化的“禁区”。

寿永兴还记得1990年从博兴县拖家带口到四分场时的情形:几栋低矮的小平房,一条窄窄的柏油路,周围都是水沟与荒地。“沟里就是荆条(红柳)和黄须菜,就属芦苇长得最旺盛。”他回忆,“树不能说没有,只能论棵数,也就是柏油路两边零星几棵不成气候的柳树、榆树和老百姓田边的几棵槐树。”

苍天可能在和人类开玩笑,但凡产油的地方,不是戈壁大漠,就是深海荒原。1960年当32120钻井队员被一辆“太脱拉”卡车拉到东营村时,他们连树的影子都没看到。当时这里多风、少绿、盐碱、荒凉,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是环境的生动写照。

这种荒凉和无奈,1978年来到东营的物探公司五大队林长开依然感受深刻。老家是威海的他,小时候见惯了绿树掩映下的碧海蓝天。“当年载我们的卡车一过了广饶界,我的心就凉了大半。眼前除了芦苇就是茅草,远远望去地上白茫茫的一片,那是盐碱呀。”林长开的记忆里,没有树木阻挡,那时东营春天的风沙更让人胆寒。“在黄河大堤上重卡都被吹得晃晃悠悠。”头几年,林长开几次动了调离回乡的念头。

林长开记忆最深的,是30多年前“一棵树”的传奇。

1986年,1.5万名职工、1.8万名民工浩浩荡荡集结到了黄河入海口,展开孤东石油会战。彼时,指挥部周边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柳树,独一无二的它也成了那里特殊的地标,“一棵树”成了孤东会战的图腾,成了石油工人的图腾,植树更成了刻在胜利油田人基因里的一种“执念”。

“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绿色。”胜利日报编辑胡英华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不管多偏远的小站,员工们也会除去野草,种上小树,这些树就是全站的宝贝。他们对树的执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小站当成家;一方面在茫茫盐碱荒滩里,看到绿色,是一种希望吧!”

寿永兴到达四分场驻地的时候,植树的风潮已经刮了起来。寿永兴也成了三大队植树工作的负责人。“那时候种树没啥任务指标,我们就本着一个原则,所有的河边沟边、房前屋后,所有的空地能种上树的都种上。”寿永兴说,“咱觉悟也没那么高,就是为了优化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看着到处绿油油的心里面就舒服。”

今年刚刚退休的周兆贞,当年担任物探公司综合大队副大队长兼工会主席一职,是四分场绿化工作的统筹人。他手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份数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了厂区绿化,三、四、五大队与综合大队还建设有生产林500余亩,冬枣林220余亩,青年林2块,其中三大队绿化植树2万棵,四大队1.6万棵,五大队1.5万棵,外加共同种植的行道树0.6万棵,共种植树木4.7万棵……

四分场只是胜利油田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胜利油田已建成各类绿地面积2891万平方米,绿地管养质量达到山东省绿地管养一级质量标准的比例为80.2%,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栽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娃还难。”寿永兴算是体会到了,“每年都要补栽一些,有的树开始好好的后来就不行了,大概是根扎到了盐碱层。”为了“保活”,物探专业的寿永兴种树种出了门道,他有一个“三遍水”的秘籍,只要栽上树后保证连浇三遍水再封上土,成活率就会大大地提高。而 “水”就是其中最大的难题,没有水根本压不住地里的碱,可四分场的职工和家属自己用水也有困难。寿永兴说,这些树木能成规模,物探队的水罐车立了大功。

寿永兴刚到四分场时还没有自来水,只有一条细细的输水管道,停水是经常的事。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靠生产队的水罐车去外面的水库与河里拉。“水罐车来了就先去浇浇树,开不进车的地方就用脸盆端进去。”他说,“就怕保不住树!”为了保树,三大队还立下了不成文的规定,房前屋后有树的地方不能私自种菜,因为种菜会跟树抢营养,黄瓜豆角搭架子还会“糟蹋”树。

负责育苗的周兆贞对树更加精心。为了解决树种少的问题,综合大队专门开辟了五六亩地培育白蜡树苗。“浇水,施肥,间苗一样也不能少,一亩地出3300棵苗吧。”至今,当年的数据还深深的印在周兆贞的脑子里。

东营的树总比其他地方的树长得慢一些,寿永兴印象中,大家都迫切盼着绿树成荫,有工友甚至给树枝拴上石头让它们“发散状”生长,期待它们早日变成一把“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长得再慢也总会长大。到2015年胜利物探三个大队从四分场集体撤离时,他们种下的树木已经成林。“所有到过四分场的人都说这里是个好地方。”这句话林长开在回忆时念叨了5次,“就是因为树,因为有树你的心情就会不一样。”

“光三大队门口的大柳树一个人就抱不过来。”一年又一年,当年栽下的树成寿永兴的老“伙计”,出野外前、下班后跟它们打声招呼,也成了他的习惯。

“那些树就像人一样,看到他们就想到我们的过去,就想跟他们聊聊天。”周兆贞说,四分场撤离后,他来到位于牛庄镇的胜利物探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每年还会定期给场区的树做养护,直到原油库新址选定,四分场被施工队围了起来。

“还想跟‘老朋友’说句心里话呢!”第三次到牛庄镇,望着进不去的围栏,寿永兴感叹说。

策划:徐永国 贾瑞君 兰传斌

记者:唐浩鑫 禹亚宁 李扬 

协助拍摄:于佳 王维东 徐茂晋 张勇 胡存立 王瑞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