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看点: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
2023-12-13 10:55: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刘晓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风口财经梳理发现,对于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本次会议提出“5个必须坚持”、“3项统筹”、“9大重点”、“4个抓落实”,具体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内涵十分丰富。
如何正确理解本次会议中的一些新提法和新部署?如何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于本次会议中的部分看点,风口财经连线采访了多位专家。
1.当前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
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内外压力,保持良好的修复态势,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为明年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奠定基础。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无论从实体经济预期,还是从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来看,都在恢复向好。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是当前拖累经济恢复步伐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需要继续推动内需加快恢复,推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对经济形势把握更加细化的背景下,对于当前经济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政策层面有措施予以应对。
2.如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
新旧经济动能交替要平稳
继12月政治局会议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计划,强化“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四大方面的工作,整体政策的定调偏积极,进一步阐释了稳和进的关系。本次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较去年同期会议定调“稳字当头”,强调“进”,意味着对未来经济总量增长诉求变得更强;增加“先立后破”,强调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仍是工作重心,产业转型升级,新、旧经济动能交替要求平稳。
展望未来,内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消费潜能激发形成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外部商品补库需求即将启动,相信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将持续向好。
3.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将继续突破3.0%
从政策取向来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财政部在3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从具体措施来看,预计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较今年的3.8%有所下调,但将继续突破3.0%,从而为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留有余地,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不排除年中上调预算的可能性;稳增长和防风险统筹考虑下,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由今年的3.8万亿元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税费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适时实施降准降息,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
2024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第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第二,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第三,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同时,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5.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要求,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
宏观调控方面,会议新增“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一方面,指向后续财政、货币政策或加强协调、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2022年央行PSL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配合成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正是财政货币协同、创新政策工具的典例。另一方面,或指向多部门政策需“形成合力”、“强化统筹”,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将更注重与稳就业、科技产业创新、区域协调、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相配合。
6.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会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
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兴举国体制,围绕稳存量、提增量、谋变量、强保障四个方向提出新的部署。本次会议有诸多新的提法,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如果说2023年的产业政策强调补短板,加强国产替代,提高安全水平;那么2024年的重心则是科技引领,前瞻布局。
一是稳存量,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要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传统产业要加速转型;二是提增量,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三是谋变量,特别强调未来产业,国家、省、市层面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将加速出台;四是强保障,首次提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7.如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指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财政支持消费力度有可能加大
这意味着在2024年扩内需政策发力过程中,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事实上,居民消费扩张会直接刺激生产,进而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我们判断,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调节需求,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转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8.如何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会议要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
支持民企发展的整体环境不断优化
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先后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很多重量级文件和举措,并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反应了中央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并且民营企业对促进外贸贡献进一步凸显。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前期部分地方也出现过对于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的审批审查标准和时限缺乏可预期性,导致企业在扩大投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困惑,但现阶段部分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并有望得到不断优化和积极转变。
9.如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要求,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
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考虑到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隐蔽性、专业性、复杂性、突发性、反复性、交叉性、扩散性、传染性,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应当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识别、防范、化解、处置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精准性,对区域性、局部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存量高风险、重大风险隐患做到高度重视、提前布局、稳妥处置、积极化险。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动建立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和涵括了从预警和防范、隔离和化解到救助和处置的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式防线,维护金融稳定安全发展大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0.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加快建立
房地产领域的工作重心和重点在于防范化解风险。换句话说,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等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但是各地从认识层面和工作重心来说,要把化解风险作为最核心的一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也充分说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预计2024年一些新的改革工作会启动,尤其是围绕“人房地钱”会有系列的工作开展。
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此次明确经济大省要挑起大梁。我们认为,其对于一些经济大省的经济发展等都有新的含义,尤其是从“以进促稳”的角度出发,一些经济大省预计在2024年经济工作方面会发力,尤其是在投资、消费和预期等方面,会频频出大招。
责任编辑: 蔡继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