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徐建伟: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12-14 14:53: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经济大省的使命担当,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关键是立足新阶段、适应新变化、对标新要求,构筑以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数实融合、绿色低碳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转型新动能。
新型工业化要点燃科技创新主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速兴起,新技术创新和应用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质。在技术创新上谋求领先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为各国各地加快布局、抢先发展的焦点。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2.55%,为我国在重大关键技术和新兴前沿技术领域实现赶超发展积攒了底气。2022年,山东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180.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9%,比全国低0.06个百分点,创新攻坚的任务繁重、形势紧迫。山东只有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新领军企业、优化创新发展生态,把技术短板变为技术长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才能把技术突破窗口转化为产业发展机遇、把创新追赶超越转化为强劲发展动能。
新型工业化要充分激活人力第一资源。劳动力是支撑我国开启工业化快速进程的首位资源,人力资本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创新创业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增长贡献,并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基因、延续品质传承。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山东高等教育基础好,职业教育体系全,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山东有条件把规模大、结构好、品质优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造就庞大优质的基础科学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红利支撑。
新型工业化要释放数实融合发展潜能。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当前,数字浪潮正在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成为新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显著。山东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7家,总数居全国第2位。截至2023年6月底,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7.5,关键业务环节和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分别为70.5%、58.7%,均居全国第二位。凭借工业规模体量大、数字经济水平高叠加优势,山东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潜力巨大,需要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探索推广新型生产制造方式,培育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再造人工技能与数字智能、制造实体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新路径。
新型工业化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资源约束等严峻挑战,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高度,作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推广和绿色工厂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山东正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为首个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战略布局,山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是要增加绿色资源、技术和产品供给,构建稳定高效、绿色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促进绿色低碳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高载能行业、落后企业和低效产能节能减碳改造,健全资源安全保障和节约循环利用体系,为新型工业化夯实靓丽的生态底色。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