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建设更高水平、共同富裕新河口

大众日报记者 李广寅

2022-08-10 15:55: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10日,在“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营市河口区专场上,围绕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共同富裕新河口,河口区给出了自己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东营市河口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锁定“一极三区”目标定位,全力打基础、谋长远,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共同富裕新河口。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96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7亿元,同口径增长9.8%,位居各县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位居各县区第2位。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全省海洋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

坚持生态优先,河口生态文明底色越擦越亮。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850万元,实施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河口段),更新造林370亩、补植修复退化林1800亩;加快推进刁口河等备用流路综合治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2项。义和黄河故道、孤岛片小流域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治理水土流失7.5平方公里。东湖公园10月底建成,新增绿化面积14.4公顷。东水源灌区、挑河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等3个节水控水工程加快推进。全力抓好黄河防汛,完成西河口、八连、清三等3处控导工程加固,维修抢险道路3000米,安装视频设施60处。扎实开展新一轮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累计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38个,1-7月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环境治理指数位居全市第1位。盐碱地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动种业创新和土地改良“双管齐下”,依托总投资5000万元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耐盐碱品种选育和盐碱地改良;与种业龙头企业山东圣丰,共同建设黄河三角洲(河口)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耐盐碱种业创新示范区,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6万亩、大豆单作种植1.6万亩。抓好粮食安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增恢复耕地9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能源安全保障有力有效。全力服务油田生产,支持油田各二级单位增产增效,东胜、石开、鲁胜三个油公司新增纳税1600万元;深入油田单位走访110余家次,解决困难问题18个。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成立山东黄河口新能源发展集团,配合推进渤中海上风电基地A、B等场址建设,加快唐正500MW生态高效渔光互补、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200MW渔光互补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风光储输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安居富民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城乡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区级领导包靠机制,集中攻坚19个薄弱村,6个村入选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投资5.97亿元实施农村路网提升及道路通达工程,改造农村道路34.5公里;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农村“电代煤”建设项目,惠及群众2000余户。强化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拨付资金134.47万元,726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坚持动能转换,河口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突破。投资23.6亿元的富宇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249亿元的富海聚酯包装材料项目9月份开工。安诺其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汇海医药二期、中车风机制造二期、泰普能源高效光伏组件等22个产业项目下半年投产。去年21家手续不全关停化工企业有5家实现转型发展。总投资18.23亿元的30个技改项目开工23个,技改投资增长87.6%,位居全市第1位。“六比六争”成效显著。河口创新开展“六比六争”走在前活动,实施了总投资509.8亿元的147个重点工程项目,较去年分别增长65.4%、55.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各类资金27.6亿元,同比增长53%;过审债券项目45个,到位债券资金18.4亿元,过审个数和到位资金分别居全市第1位、第2位。走出去、请进来,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成功签约中车、金风科技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总投资301亿元的45个项目,落实到位资金43.03亿元,增长30.8%。上市公司帝科股份总投资4亿元的东营德脉电子专用材料,仅20天成功签约落地。全力抓好总投资364亿元的44个在谈项目,力争下半年签约落地30个以上。

坚持高新突破,河口发展动力活力越来越足。抓好重点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规范化便民服务中心(站)70个,再下放政务服务事项30项,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优化八条意见》《稳住经济大盘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十二条措施》等5个文件,推进企业开办“揭榜挂帅”省级试点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两个市级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助企服务站和企业开办“政税银”社会化合作模式,项目审批时限提速60%以上,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抓好科技创新。创业园在孵企业达到48家;科技创新产业园落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欧米勒电气智能制造等高端研发制造项目,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5家;文创产业基地入驻非遗、手造等项目26个;电商直播产业园入驻安英等知名网红工作室。12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瑞致新材料、管辅科技2家企业申报2022年度“科创板”培育库企业;与省内高校达成合作意向20余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富海集团杨高品、瑞致新材料韩世辉、农发菌业鲍大鹏被评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抓好产业创新。大力培育水产新品种,华春1号、鲁海2号、海兴农3号、渤海1号等刺参对虾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制定出台新时代拥军优属11条举措,投资1050万元建设拥军公寓,创新举措在解放军报、大众日报、东营日报头版发表。

坚持精致理念,河口城市品质越来越高。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黄河路南片区棚户区加快建设,河乐新区9月底达到入住条件,河康新区完成基础施工,年底前完成672户回迁安置房主体建设;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渤海固井、东兴石油、通海天蓝等油田改制企业加快退城入园。高标准打造河辉、河阳等2个完整社区,河丰、河运等7个绿色社区,积极推进黄河路、渤海路、海河公园、银河公园等区域绿化提升。重大设施攻坚突破。围绕解决北部沿海居民防潮防灾和生态修复重大问题,高标准实施北部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一期12.8公里的生态堤坝项目8月底完工,二期12.6公里的海上生命安全应急救援通道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三期18.2公里的海堤生态修复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荣乌高速连接线改造竣工通车,黄河路东延、兴河大道8月下旬建成通车;G18荣乌高速连接线、G228延伸线等正在开展规划设计。顺河路东延、滨渤路南延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力打通河祥路、和平街等城市“断头路”。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城北雨污分排改造、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新建改造雨污排管网24公里。城市管理精致细致。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拆除各类建筑物14处、2万余平方米,整改扬尘问题734个,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绩效考核评分机制进一步完善,精细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实施物业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分类精准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坚持民生至上,河口百姓日子越过越好。12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上半年民生支出13.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改造建设4所中小学食堂、3所油田移交幼儿园,实施中小学教室照明达标工程,校园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积极推动区一中与胜利一中、市一中开展合作,2022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纯文化课本科上线383人、增长26%;重本上线109人、增长75.4%。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油田片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3.9亿元的区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9月份开工,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11月份开工。深化与市人民医院、油田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等三甲医院合作,派驻管理人员、学科专家87人,全区门急诊业务量增长12.5%,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全力抓好各项保障。聚焦群众呼声,投资1619万元,开通河口至东营城际快速公交3条,新上公交车辆25台,群众往返市区平均缩短30分钟以上。开展“春风行动”“东营学子家乡行”等系列活动,城镇新增就业1809人。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补助资金143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500余人次。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6处,城乡养老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突出抓好社会治理。深化24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加快推进区域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水平,累计办理群众诉求事项2万余件,按期办结率100%。扎实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化解上级交办的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事项37件,化解率达95%。(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曹楚卿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蓬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