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立松走了,他对新闻的热爱、坚守、探索还在

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2022-11-24 17:42: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今冬初雨后,11月22日晚,月朗星稀,距任立松离开已7天,他化作的那颗星,也应已闪耀夜空。如同他生前许多个赶稿之夜办公室里亮着的那盏灯,人们透过暖黄色光线,似乎还能看到电脑屏幕的文档上,他用键盘写下:“本报讯(记者 任立松)”。

任立松,德州日报全媒采集中心时政要闻部副主任,为人笃定、坚毅,待人赤诚。11月15日晚19时,在与肝癌顽强抗争三个月后,还是离开了,留给人们无尽悲伤和痛惜。在他36年的短暂人生里,4年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新闻,11年“跑”新闻,半生时光从未停止对新闻的探索和钻研,一片赤子之心凝成篇篇佳作流传于世,令人敬佩。“我这一生没什么遗憾,就是当记者没当够啊!”弥留之际,任立松流着泪说。

今年8月15日,德报在单位的全体同仁为赴北京治疗的任立松“壮行”

△今年8月15日,德报在单位的全体同仁为赴北京治疗的任立松“壮行”

2011年3月,任立松入职德州日报,他嗜书如命、底蕴丰厚,或许还有天生自带的一点才气,所写文章深、新、活、透,很快在单位年轻记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同年10月撰写的稿件《德州不缺好心路人》获得时任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的批示。2014年,他主动投身新媒体产品创作,推出了多条政务新闻解读类作品。时任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批示道:“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使枯燥的政务信息变成大众喜闻乐见。”

“这个稿子,立松下了苦功夫。”德州日报纸媒出版中心主任尹滨回忆,2016年11月,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1周年,任立松采写的8000字长篇综述《谱写协同发展新华章》见诸报端,一经推出即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他历时两个月,十几次深入一线采访,查阅几十万字资料,几乎是每天都在思考、采写、修改,推倒重写就多达10余次。”他说。

今年3月,在禹城疫情防控一线,任立松(前排左四)倡议成立德州战疫媒体采访团临时党支部。

“任立松太能拼了!”与很多宣传系统的人一样,从得知他离世至今,德州禹城市委宣传部赵帅依旧难掩悲痛,“驻扎在禹城疫情防控一线15天,我没见过他有一次正点吃饭。”今年3月10日,禹城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任立松主动请缨,深入防控一线采访。15天,50条融媒体作品!任立松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融媒体作品《致敬疫情下的守夜人》《嘘!这是一条无声的视频,让他们多休息会儿》《禹城最高礼遇送别英雄》等作品全网点击量超过了700万。

任立松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核酸检测人员。

他曾经的舍友王恩慧至今清晰地记得,2012年的一个大雪之夜,加班到凌晨1点的任立松刚回到宿舍躺下不久,被窝还没暖热,他忽然一骨碌爬起来,“坏了!灵感来了!”他急火火开灯起床,裹上两层羽绒服,踩着没过脚面的积雪,小跑着奔向办公室……有人问他:“这样做究竟累不累?值不值?”任立松回答:“累,有时候感觉特别特别累。但每当一篇稿子得到认可好评,疲倦总能一扫而光,而且幸福得冒泡。”

“你说怎么形容这块肉很香?”一次采访后任立松与媒体同行们一起吃工作餐,他夹起一块红烧肉问道。“我觉得可以这样描述: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嘴角也泛着油光。”他眼角带笑,补充说,“你看,文字其实能‘看得见’画面,也‘听得见’声音。”唯有真正热爱新闻和文字之人,才会有此体悟。患病后,任立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叮嘱家人,把自己多年购买的200多本新闻业务书分类打包,准备捐赠给德报职工书屋。而这200多本书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批注和心得。

2018年,《德州日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任立松作为青年记者代表发言。

渐渐地,“任立松”成了好作品的标配和保证,入职11年,他的32件作品分别获评山东新闻奖、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等。今年德州日报有7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其中3件是任立松的作品。他个人先后获得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德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任立松和女儿在一起

任立松微信朋友圈的封面图,是妻子与女儿一起玩耍的场景。那是今年春天,在德州减河湿地公园,他为母女俩拍下的一张照片。不曾想,这竟是一家三口最后一次“出游”。说起这事,妻子姜小艳哽咽着说:“周末让他陪陪孩子,他总说有工作;早就让他去查体,他说有空再说……”话未说完,早已泣不成声。躺在病榻上的任立松,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对妻子说:“那是我今年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这天,他修改了微信签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住院期间,任立松给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故事,给孩子讲了很多人生道理,承诺孩子自己一定好起来,陪她慢慢长大。可是,这一次,他彻底“爽约”了!

任立松的离世和感人事迹,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亲人同事、媒体同行、生前好友以及更多素不相识的人用各种方式表达哀悼、惋惜之情。德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德州24小时客户端发表长篇通讯《他走了,年仅36岁!任立松:焚膏继晷,青春尽献新闻事业》,文章发布后姜小艳在朋友圈深情写下“你永远是我和孩子的骄傲!”

任立松一家三口

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东岳客、光明网、新黄河客户端,业界知名自媒体“长江”、“采访编辑圈”等纷纷转载文章,表示沉痛哀悼。德州日报原记者、光明日报光明网视频编辑部主编王恩慧在诗歌中追忆了两人书写新闻理想、畅游书海的故事,把立松比作“一棵挺立在新闻沃土的松”,生命短暂却青春有光,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大众日报记者娄和军看到任立松感人事迹后,立即与德州日报同志联系,捐赠1000元,表达对任立松家人的关爱。夏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天民说:“虽未曾谋面,但敬仰已久。天妒英才,日月含悲,惜且痛!”

“朝阳初升,河水泛金。几只翠鸟掠过,落在河边的青翠的柳树上……”“粮食种好了,我们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打造食品名市就有了底气,依靠农业强市富民就会成为现实。”“表面上看是公事公办,其实变了味的公函背后,有本位主义在作祟。”……这都是任立松笔下的句子,他对新闻的热爱、坚守和探索揉进文章里,一同留了下来。他是记录者,也是监督者;他喜欢文字,更热爱新闻。

在新闻这条道路上,有人离开,有人转行,也有人“躺平”,还有一些人在坚守和探索,任立松就是其中一员,也正如他曾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会给其他地市提供参考和借鉴,一个好做法或好政策有可能在更多地方推广,就能惠及更多群众,这就是坚持记者工作的意义。”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朱代军 张晓航 记者 张双双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