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农业农村局局长建议从这五个方面着手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张鹏程

2020-05-13 23:55:32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5月13日,济南市政协委员,钢城区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尚翠芹接受了记者专访,她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围绕着“加大乡村治理力度,推进省会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尚翠芹和调研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研。

基于基层农村农业工作者的敏感,调查中她们发现,凡是集体经济强村,如章丘的三涧溪、长清的西李村、商河的孟东村等,村民大部分在村办企业务工,村里的各项福利待遇好,村民的组织观念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也强,乡村治理有效。而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治理急需资金的时候,要么对着上级“等靠要”,要么伸手向群众敛,群众的思想散、信任力差,“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也就弱,乡村治理底气严重不足。

为此,尚翠芹建议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盘活土地资产,变“死钱”为“活钱”

土地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处于“休眠”状态,供需之间隔着制度的藩篱。近期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样,可以出让、租赁、入股,这一举措将为村集体和农民直接增加财产性的收入。因此,必须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入市扩容增效,通过土地整治,激活存量。同时,针对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土地闲置,及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荒山、荒坡、荒田,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集体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章丘区三涧溪村抓住征用村里土地发展经济园区的有利契机,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集约型工业园区,一年就为群众创收5000多万元。

二、深化产权改革,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各村要立足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加快成立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社,让资金投入从“分散”变“集中”、从“输血”变“造血”,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务农者”变为“务工者”,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比如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腾挪2300亩耕地加入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边边角角土地整合还能“多”出5%的集体土地;通过“清资产、定成员、建组织、量股权、抓运营”五步走,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全体村民人人有股权、人人有股份;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通过技能培训和劳务合作社,每年带动800余群众就业,实现增收2100余万元,“三社并举”盘活了“人、地、钱”三大要素。

三、加强“三资”管理,变“跑冒滴漏”为“应收尽收”

开展“三资”(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既可以堵塞“三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增加村级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比如钢城区今年7月展开了农村“三资”集中清理工作,截至8月底,全区共收缴拖欠的承包费、租赁费1568万余元,村均6.73万元。其中,艾山街道收缴674万元,村均17.28万元,里辛街道里辛村收缴200余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要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总量清、资产价值清、资源分布清、管理运行清、使用处置清,通过村级“三资”的保值增值,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农村更有精气神。

四、推进城乡融合,变“孤军奋战”为“合力攻坚”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资金、信息、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帮扶。要研究制定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两委”干部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同时,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应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使农村集体经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

五、大兴民心工程,变“漠不关心”为“积极参与”

要注重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让群众得实惠结合起来,兴办“民心工程”,加强农村幸福院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各种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活动,调动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改变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遍心态,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长清区西李村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设有科普学校、青年创业中心、农民书画院等。投入150万元建设了4座“四德”主题广场,为实现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村庄集体经济不仅能支持村庄的治理,良好的村庄治理也是集体经济存在的前提。集体经济和乡村善治构成了一个事务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集体经济,治理就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理,集体经济也会很难发展,甚至可能影响乡村稳定,为此,应该“两手抓、两手硬”。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张鹏程 报道)

责任编辑: 刘田     签审: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