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打造北方最大综合性畜禽食品工业专业园区,肉鸭立体笼养模式成全省标准

大众日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2020-06-30 20:01: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温氏集团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泉沟种猪场35万头仔猪繁育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

近年来,新泰市围绕“打造畜牧产业强市”总目标,不断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擎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19年,全市生猪存栏22万头,出栏47.7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6.24万吨,饲料产量39万吨,畜牧业产值49.1亿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41.3%。

十个项目打造“北方老大”

“总投资50亿元的益客食品产业园项目,围绕食品、羽绒两大板块,建设食品深加工、羽绒制品生产等10个骨干项目,构建起产业协同的完整链条,打造北方最大的综合性畜禽食品工业专业园区。”6月29日,新泰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刘忠文告诉记者。

为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新泰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现代产业园四级培育工程实施意见》《一带十区百园千社万户工程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奖励补贴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畜牧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能提升、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温氏、湘佳、和美等省内外大企强企前来投资兴业,大宝、天信等一批本土企业借势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链条化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泰安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37家、泰安市级以上畜禽专业合作社33家,初步形成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孵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畜牧产业链条。畜禽年屠宰能力达到2.6亿只(头),饲料年生产能力220万吨,均居全省前列。

四化”升级举起“全省旗帜”

“新泰市创新肉鸭立体笼养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刘忠文介绍说,该市畜禽养殖已有传统式、零散式、短期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转变,成为引领全省畜禽养殖的一面旗帜。

近几年,针对畜牧养殖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产能低下、土地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户被淘汰。

新泰着眼长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整禁养区范围,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市政府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负总责,制定《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两年行动方案》,明确分年度生产恢复目标。

当地统筹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做好生猪养殖用地、环保、补贴、保险等方面相关政策的衔接,协调推动简化养殖用地备案、环评手续。

召开银企对接会,加大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贴息贷款、政策性保险等支持力度,已协调新泰市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养殖贷款3亿元,支持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280家,创建省级现代畜牧业园区1处、省级畜牧旅游示范区2处、省级原种猪场1家、一级种猪场1家、省级猪人工授精站2家。2019年,全市出栏生猪47.7万头、牛0.8万头、羊25.48万只、家禽3773万羽。

五个中心彰显生态绿色特色

新泰坚持把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制定《新泰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规划建设5个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对全市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统一收贮、集中处理,生产的有机肥、菌肥、沼液等还田利用,实现粪污高效利用、转化升值。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治理、重点推进”原则,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全力实施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与光伏基地高效农业项目结合,推进种、养、肥三产融合,构建农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凸显生态绿色发展新特色,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为强化疫病防控,突出稳产保供,新泰全市上下层层压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明确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部门乡镇联防联动机制。完善市、镇两级应急预备队,储备防护装备、监测样品设备、大小动物扑杀器、大型消毒器械2000余台套,购置封锁、照明、应急指挥通信和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

同时立足全产业链防控,加大对养殖、调运、屠宰、加工、经营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无缝衔接、不留空档,有效防范了疫病的传入。

发挥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抓好泰华农业6.8万头生猪育肥等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中小场户向适度规模发展,共同补栏增养,尽快形成实际产能。

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量21.44万头,同比增长63.17%;出栏量11.39万头,同比增长35.43%;能繁母猪存栏2.26万头,同比增长52.7%。(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言明 刘涛 通讯员 赵洁 褚成东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签审: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