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青岛市政协委员杨舜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扩量提质

大众日报记者 张晓帆

2021-01-14 16:57:4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青岛经济持续发展,GDP已过万亿,但对标苏州、武汉、杭州等同类城市,还有较大差距,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舜尧建议,青岛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承担起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发展不均衡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等16城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到2019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距离千万人口尚有一步之遥。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口素质及构成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目前的人口规模,难以支撑起青岛的雄心与未来,青岛需要加快扩大城市人口规模。

杨舜尧在调研中发现,青岛存在老龄化严重、出生率持续走低的问题,人口规模不足以支撑青岛的发展需要,人口结构急需改善,大学生留青率待提升。在他看来,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向桥头堡城市,东接日韩、西通欧亚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首先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人口,有足够的体量,才容易实现经济学讲的规模效应。2006年至2019年14年间,青岛市常住人口累计增长130.43万,年增长9.3万。2019年增长10.50万,增长率为1.12%,与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广州40.15万、成都25.1万、重庆22.53万等对比,人口增速偏慢,如果按照此增速,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千万人口尚有难度。此外,青岛从流入流出的人员构成来看,大学生是留青的主力军,2016-2020年,在青高校毕业生总数每年均在10万上下,留青率为40%左右。

城市人才活力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和发展潜能的新指标,人才以及年轻的适龄劳动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杨舜尧建议,加快产业人才的精准引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青岛工作生活,对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下,用的上。吸引人口人才,还是需要以产业来作为主要的手段。重点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金融、物流等支柱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壮大而储备人才,体现“因需而引”“精准引进”的特点,有产业的发展才能引来人才,留住人才。

大学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未来的主力军,不仅仅带来的生产力和消费力,同时还带来创新力。要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留青率和外来大学生来青就业。青岛近年来先后推出有关大学生的住房补贴、创业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但在政策制订方面不能只是跟随战略,要敢于放开敢于领先,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高校人才,吸引外来学生来青就业创业,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只要能留在青岛,未来一定可以带来人口的增长,为地方经济税收和消费,促进青岛城市的创新和经济增长。

同时,进一步放宽青岛落户门槛。2020年12月,青岛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集意见稿,加快落户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这次改革比以往放宽了人员来青落户的门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几乎在同时,推出了堪称“史上最宽松”的一线城市落户政策。广州“只需满足大专或技校学历,社保满一年,年龄在28岁及以下,就能在广州7个行政区实现落户”。

青岛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不仅仅需要领军人才和大学生,同样需要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近年来青岛出台了《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推动技能人才全链条培养和使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生态发展环境:推进“名师带徒”计划和“金蓝领”培训工程,加强培养重点领域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设“蓝领人才高地”。在技能人员的待遇,晋升通道,社会荣誉等方面还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进。技能人员的增长,不仅仅能持续满足社会工作的岗位需求,同时对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的降低都会带来持续的帮助。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