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花饽饽飞出县城 飞进年节百姓家

大众日报记者 杨淑栋 张晓宁

2021-01-16 15:14:5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2个胖嘟嘟的寿桃和石榴打底,插上12朵“娇艳”的玫瑰,配上黄澄澄的“九鱼送福”,最顶上再加上一个红艳艳的“寿”字,刘璐做的花饽饽蛋糕就大功告成了。这个蛋糕将和它共同出炉的“伙伴”一样,被快递到外地,成为生日宴上的一道“风景”。这是桓台县非遗项目——花饽饽的传承人刘璐做花饽饽以来经历的第三个“年”。与部分面临失传、日趋没落的非遗项目不同,刘璐凭借着手艺和口碑,让花饽饽走出乡镇,走出了县城,甚至走到了外省。

桓台县非遗项目花饽饽的传承人刘璐跟工人们一起忙活着做“枣山”,喇叭形状的面裹着红枣,寓意着步步升高。临近春节,礼盒订单也快到高峰期,除了做着日常生日宴的花饽饽蛋糕之外,刘璐和工人每天马不停蹄地做着卡通造型花饽饽,为即将到来的订单作着准备。

刘璐做花饽饽的第一年,造型还只有寿桃、石榴、葫芦等传统的福禄寿喜这样的造型,礼盒订单量大概在400个,所有的订单都来自于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到了第二年,她增加了中式蛋糕,礼盒订单量也增加到了700个。今年是第三年,刘璐会的花样已经到了100多个。为了新年,她还特地创造出了“牛气冲天”“醒狮”等卡通形象。

作为传统非遗项目,花饽饽能够蒸蒸日上,第一在于创意,第二就在于口感。刘璐会经常琢磨着找创作灵感。她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手揉”的饽饽,增添了手艺人和送礼人的心意。从压面、揉面,到做造型、醒面和蒸面,每一步都包含着手艺人的技术和期盼。

“除了创意和好吃,我觉得花饽饽之所以能越来越好,也是因为咱们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偏爱中式的东西。”刘璐说。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不少行业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因为百分之八十都是本地客户,刘璐的花饽饽受影响不大。甚至在2020年4月,出现了一个惊喜的商机。刘璐通过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花饽饽的视频,做出来的东西正符合了河北的风俗——出嫁的姑娘要在“闰月”的时候,往娘家送“留娘糕”。3万的点击量,给刘璐带来了上百的订单,20多个学徒。

“手艺没有学完的时候,技术虽然成熟了,但会的越多,反而觉得要学的越多。”刘璐说。她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有一天,花饽饽能作为中式的传统食品,被端上婚宴。除了瓜子、花生,她也能创造出一些造型,让花饽饽在婚宴上有一席之地。“饽饽的好处就是可以分给大家,寓意着把祝福分给大家。”刘璐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淑栋 张晓宁 荆姝葳 报道)

责任编辑: 傅欣迎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