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二:“十三五”的烟台之变

大众日报记者 杨秀萍

2021-02-21 11:42: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0 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烟台市“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烟台上下脚踏实地、奋勇争先,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

五年来,烟台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由7.2: 46.3: 46.5调整为7.3: 40.8: 51.9.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出口额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制造业优势更加牢固,形成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家百亿级企业,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机场旅客吞吐量进入千万级行列,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56个,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五年来,短板弱项加快补齐,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施了658 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4万人,27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援藏援疆和东西部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连续两年“双下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持续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五年下降。污梁防治力度空前,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6%,PM2.5浓度下降30%,市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230项全域治水工程建成投用,劣五类水全面消除,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能源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五年来,全市改革实现重要突破,开放迈上更高水平。统筹推进391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累计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412个,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市场主体从56.3万户增加到93.7万户,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市级财政透明度连续四年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发展、国有资产大监督格局等一系列改革亮点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对外开放成果丰硕,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73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和1.4倍,外贸进出口额稳居全省第2位,国际友城达到31个。

五年来,烟台市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规划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国土空间布局日益优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九大片区开发全面起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均衡。城市环境得到提升,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化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比“十二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顺利完成,改造农村公路4969公里,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镇全覆盖,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全市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生领域累计支出28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完成翻番目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改造棚户区10.8万套、农村危房4446户。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养老、工伤、失业待遇连年提高,连续6次提升城乡低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48.8%和86.2%。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一元公交”、社区食堂、慢行系统等便民利民事项广受群众欢迎,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0%以上,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法治烟台、平安烟台、文明烟台建设取得成效,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七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秀萍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蓬基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