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德州:四个融入,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张双双

2021-11-05 10:59: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5日,记者从“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德州专场获悉,近年来,德州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德州作为全省唯一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累计引进京津冀项目591个。

据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介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具有很多优势。从区位看,有地利之便。处于京沪交通大动脉,通达包括22个省会在内的200多个城市。开通了直达北京的“德州号”,每天往返德州—北京的高铁有107个车次,1小时10分钟可抵达北京。从产业看,有差异化优势。德州农业生态优势突出,与京津地区有差异化发展的广阔前景。仅北京新发地市场5%的蔬菜由德州供应,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就有90多家落户德州,打造京津冀“菜篮子”和“中央厨房”具备独特条件。从承载力看,德州有较大空间。经过多年发展,德州拥有一批创新开放平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可以承载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职教资源充裕,拥有中高等职业院校32所,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10万人以上。特别是,京津央企集中、大院大所集中,德州民营经济基础好,与京津冀互补性强、潜力大。从协作看,有良好基础。近年来,德州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累计引进京津过亿元项目591个,占全部招商项目的1/3,有研、新希望等一批央企、强企落户德州;全市1700多家企业与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53人,院士56人。德州在“2+26”通道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排名由2015年的第22位,上升至去年的第7位。

下一步,德州将深化战略融入借势借力,突出一个“聚”字,聚产业、聚资源、聚要素、聚人气、聚红利,建设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着力推动“四个融入”:首先是产业融入。积极对接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发挥德州民营经济优势,加大对接央企(国企)力度。目前已与33家央企实现合作,落地项目37个。当前正与省国资委等部门筹备“对接京津冀·国企德州行”系列活动,期盼广大企业家和媒体记者朋友关心关注。其二是市场融入。着力发展通道经济,面向京津冀加快培育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节点城市,打造会展名城,让流动的要素留下来。其三是平台融入。依托现有的2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能级平台。正在规划建设高水平中试基地、“京鲁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北京—济南”医药产业走廊新节点,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科技协作模式。其四是政策融入。深入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制定与京津冀交流频繁的通办事项清单,纳入京津冀区域通办圈。

融入对接京津冀,关键是人的融入。德州成立了市人才发展集团,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开展“十万青年才俊兴德州、博士俱乐部、驻京人才联谊会、走进中科院、院士专家德州行”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到德州创新创业。加强干部人才交流,目前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在我市挂职干部有90多人,以干部人才融入,推进产业、市场、平台、政策等多元融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张双双 通讯员 陈鹏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