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奋战“十四五”,德州将要这样做!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贺莹莹

2021-11-05 12:03:4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5日,“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德州专场上,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德州如何继续扬优势、补短板,抓机遇、开新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德州贡献。

作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将按照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十四五”期间,德州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以上,“四新”经济占比年均增长9.8%,力争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

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中国食品名市、体育名城、区域性现代物流节点城市。优选培植排头产业,突出抓好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业,力争3-5年实现倍增,提升重点产业区域首位度。突出抓好33个产业链链主企业,全力推进投资1500亿元的13类37个重大项目。我们刚刚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加快培育梯次强企方阵,力争3年内营业收入过500亿元企业实现突破,过百亿、50亿30家以上。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抢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金融等“新赛道”,围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面向大院大所的中试基地。我们成立市人才发展集团,设立人才基金,建立人才园区,争创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实施“三年10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建设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发挥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优势,打造面向京津的职业教育集聚区。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有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实施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开发,打造全域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工程,实现5大干流、89条支流贯通,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认真落实“两个清零、一个提标”要求,积极创建雨污分流整建制清零试点城市,力争2023年清零。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提高碳汇能力,走出平原地区也有“金山银山”的路子。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围绕打造服务京津冀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德州游”“德州造”“德州味”“德州宴”,让人流物流信息流由“流动”变成“留下”。

发挥德州农业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统筹推进“五个振兴”,突出办好三件大事:一个是抓好“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在粮食绿色高产高质高效上实现突破。“吨半粮”就是年亩产要达到1500公斤以上,具体为小麦产量不低于650公斤、玉米产量不低于850公斤。从今年秋种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100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300万亩辐射区、单产1200公斤以上,600万亩带动区、单产1100公斤以上,建成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第二是抓好中国食品名市建设,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上实现突破,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方案,加快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第三是抓好强镇固基,在推进城乡融合上实现突破,集中培育10个中心镇,探索“为民服务区域中心”建设新模式,努力打造产业振兴的引领镇、公共服务的先行镇、乡村文明的样板镇、共同富裕的示范镇。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三个走在前”、促进共同富裕、对接京津冀等重大课题谋划推进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改革项目,叫响“德办好”政务服务品牌。加强与南宁合作,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重要支点城市。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探索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效途径,让农民增收致富。我们正以“构建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为目标,建设大救助体系升级版,探索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实践。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贺莹莹 通讯员 陈鹏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