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像孩子一样生活

2020-05-22 20:34:0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文/林焕郁

1

丰子恺——中国现代倍受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是浙江崇德石门湾人。著名作家巴金曾盛赞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朱自清说他所画所写极有诗意。

在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中,处处可见“孩童”的纯真无邪。他曾说:“这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在他的心里,孩子们的品性是值得大人学习的。

而丰子恺的艺术创作如此返璞归真,其根源便在于他本身就有一颗孩童般的赤子之心,率真单纯,热烈澄澈。

2

“童心未泯”是近年比较火热的词。一个被人们称赞童心未泯的人往往心思单纯、活泼热情、脑子里有许多奇思妙想而且极富创造力,这些特质是孩子们特有的。

在《率真集》一书中,丰子恺记述了孩子们养蝌蚪的事。小孩子把蝌蚪养在一只洋瓷面盆里,几个小脑袋围在一起嘀嘀咕咕,丰子恺下楼和他们一起看蝌蚪,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骄傲的说着蝌蚪的来历——

“这是从大井头的田里捉来的。”

“是清明那一天捉来的。”

“我们用手捧了来的。”

“我们天天换清水的呀。”

“这好像黑色的金鱼。”

“这比金鱼更可爱!”

其实这些稚嫩言语听起来也似蝌蚪般可爱非常呢!孩子们问为什么这些小蝌蚪还不变青蛙,丰子恺细心给他们解释因为蝌蚪没有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成长的地方,它们需要食物和泥土,在这只洋瓷面盆里,它们是长不大的。所以最好是送小蝌蚪回家。孩子们想送走但又舍不得,就在这种踌躇为难的时候,一个孩子说,“我们要把蝌蚪养在这里!”可是,怎么养呢?这时另外一个孩子恍然大悟道:“我们在墙角里掘一个小池塘,倒满了水,同田里一样,就把它们养在那里。它们大起来变成青蛙,就在墙角里的地上跳来跳去。”这个提议大家都拍手称好。

看,一个连大人都有些为难的问题,却被孩子们轻松的解决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感受着世界,理解着万物,对待未知总是充满着好奇与活力。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聊到孩子令人惊奇的想象力。比如女儿阿宝有一天晚上拿着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上,自己只穿着袜子立在地上。

在大人眼里,比如阿宝的母亲,只会凶凶的喊着“龌龊了袜子!”殊不知在阿宝眼里,万物有灵——“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阿宝只是单纯的想到了凳子的四只脚还裸露在冰冷的空气中,她怕凳子着凉,她以为凳子也有生命,所以才脱下鞋给凳子穿上。孩子身上这种对世界的单纯认知和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但这也是成人世界所严重缺失的。

3

丰子恺有三子四女,他常常赞叹着孩子们的率真与单纯,感慨自己同他们相比已是个被世相蒙蔽的“残废者”了。

“七七事变”后,丰子恺不得不带着全家逃难,有一次丰子恺问儿子瞻瞻最喜欢干什么事?年仅四岁的稚子答:逃难。丰子恺很奇怪,遂问他:知道什么是逃难吗?小瞻瞻回答他: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是了,在大人们眼里,逃难逃的是祸端,避的是危险,一路颠沛,心中满怀担忧、焦虑,哪记得什么汽车轮船和沿途风景。而在孩子的眼里,逃难就像出游,一家人在一起玩耍,双眼所见双耳所闻的一切都是新鲜而美好的回忆,所以是他最喜欢的事!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无论生活给予他们什么,他们总是能寻到不一样的开心。

孩子们撤去了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网,看见的只是事物本身的真相。丰子恺听完孩子的话,心中颇有感触:“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

他们天真活泼,率真单纯,自由自在。

4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年过半载或年近古稀的人们,因富有一颗“童心”而尽显年轻,仿佛时间只留存于他们的脸庞,从未深入过灵魂,刻下疲态。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身体充满了活力。

但同时也有些面容姣好,身形颀长,正值青壮年时期的人们却从骨子里透露出了厌倦和颓丧。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正常上下班,吃饭洗澡看手机,但他们没有希望,没有热情。他们既不关心天气,也不在乎心情,只深陷于麻木的泥沼中难以自拔,仿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或者与颓丧相反,他们渴望着名利所带来的快感,为搏上位而勾心斗角,日复一日沉浸在金钱、欲望、权利之中,直到身上的每一处毛孔都散发着铜臭和血腥味。

前者像孩子一样生活,葆有一颗天真的心,发现生活的乐趣,所以哪怕牙齿落光光,他们也毫不保留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因而活得无比好玩,无比通透。

后者则生活得何等辛苦,何等悲哀,从来不识快乐率真之滋味。他们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变成了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他们忘记了,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英国诗人Blake曾写:“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对生命最好的态度大抵如此: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5

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丰子恺一直是一个“异类”。他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学生,又与“生而知之”的马一浮相交莫逆。

按道理来说,当时他完全有机会站在艺术与文学两界的巅峰,以此为自己换取更多的权利和财富。但丰子恺没有这样做。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追求人生大明大悟,心思纯真,不染世俗的复杂,不学世人心思精明。

哪怕后来身处那段变幻无常的政治漩涡中,丰子恺依然保持着一种孩童般的率真、自在、热烈、澄澈的心态。他从不被现实击倒,亦不被历史出卖。

或许因着那种契机,我们才有幸读到一段传世之言——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责任编辑: 郭爱凤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