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与万物的尺度——读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

2021-04-15 11:05: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李恒昌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先生的新著《爱的川流不息》,是一部非虚构性纪实作品;也是一部以一颗爱心和童心,写就的清新、唯美、诗性,神奇而又让人着迷的作品。它既适合成年人阅读,也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一册在手,爱不释手,甚至不忍心一次将其读完。

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家中养育宠物猫“融融”的故事,交叉追忆了童年时代,在乡下饲养“野物”“狸子的外孙”小獾胡、家犬 “小花虎”、野狗“小来”的故事,以及一家人早年令人难忘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充盈着满满的深情和爱意,再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善、罪与恶,展现了作者深厚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旨在启迪和唤醒人们对动物、对万物川流不息、绵绵不绝的真爱和大爱。

  

作品深情书写了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性:可爱、灵性和高贵

  

长久以来,或许一定程度上受了“人是万物灵长”思想的影响,很多人总是习惯将其他动物视为低等物种,对它们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心理。《爱的川流不息》以真实、详实、动人的故事,打破了这种错误认识,从而告诉我们,动物不仅不是低等的,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是纯真的可爱的,是有思想有灵性的,甚至是文明的高贵的。人生存的世界,不仅是“万物齐一”,而且是“万物有灵”“万物皆贵”。在作者笔下,动物是美丽的。“窗前有一双大大的蓝眼睛,它正与我们对视。啊,这就是彼此的‘第一眼’。心跳有些异样。这眼睛太美且似曾相识。”在作者笔下,动物是可爱的。那个“小花虎”与外祖母对视,长时间一动不动,最后外祖母被这副认真的样子逗笑了,不顾一切地将它抱到怀里说“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孩子!”在作者笔下,动物是通灵性的。“小獾胡是个很有心劲的家伙,许多时候它其实早就听懂了我的话,却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如果我在说一件高兴的事情,只要轻轻说几句它就明白了。”“它真是个懂事的猫,看看,它在躲着那个人。”张炜发现,动物不仅眼睛会说话,还有自己的“心语”,它们用另一种方式说话,“那是源于心的深处”。在作者笔下,动物甚至是高贵的。只有几个月的“融融”,看起来不像是一只猫,而是一个绅士:“面容温情而庄重,迈着狮子般的步伐。”“它的行姿让人直接想到了一头小狮子,举步从容,而且一对前掌每次离地时,就像狮子那样微微侧翻一下再提起。”“它一双眼睛正在左右打量,平静中透着温柔,还有适可而止的亲昵感。”它甚至懂得交友之道和文明礼貌。当张炜先生将手伸向它的时候,“它抬头一看,马上把右前爪搭到我的手上。一只收拢的、洁白的手掌。”它们的文明和高贵,最集中地体现在能知错就改上。这方面的典型是身为“野物”的小獾胡。起初,它夜里外出,第二天早上,在窗台上整整齐齐地摆了一溜东西:一条小蜥蜴,一只麻雀,一只仓鼠,一只螃蟹,一只绿蚂蚱,一条大蚯蚓。当外祖母告诉它,它们和你一块生活在林子里,你别祸害它们后,它便知错就改了。后来,它摆的是一只蜗牛的空壳,一只晒干的马兰花,一粒野枣,一根洁白的羽毛,还有一枚扣子。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之间,即便凶猛动物之间,也懂得爱,懂得和睦相处。正如老广所言,以前林子里不少野猫,它们都被两只从河西转来的野狸子吃了。后来,孤单单的母狸子有一天捕到一只公猫,见这猫长得太好看了,就舍不得吃了,后来就喜欢上了。从那以后狸子就不吃野猫了,都成亲戚了。于是便有了“狸子的外孙”之说。

作者在指出动物也善良、也懂品行的同时,明确指出有的人却比最坏的动物还要坏。“其实我早就清楚,林子里最大的危险不是野兽,而是其他。”这其他是什么呢?当然也不是妖怪,他们比妖怪可坏多了。他们就是“黑煞”一样的恶人。他们天天提着长枪,见动物就打,追赶小獾胡一直追到家里,吓得小獾胡只能逃到河西。他还拿长枪威胁外祖母,冬天一定要戴上狐狸帽子,不仅将“凿山”的父亲关进小黑屋里,还吓唬“我”,长大以后也要凿一辈子的山。这样的人,和动物相比,不知要坏出多少倍。

  

作品着力书写了人对动物所应秉持的态度:齐物、尊物与爱物

  

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其根本不在于动物是否可爱,是否具有灵性,是否文明高贵,而在于人对动物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是善待?还是冷待,抑或野蛮对待?作品通过一系列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各色动物,面对世间万物,首先要平等对待,然后要敬重,有敬畏之心,更应该将他们视为自己,当人来“爱待”,像爱自己一样爱动物,爱世间万物。“融融”虽然只是一个小宠物,但是全家人将它当作家庭中的一员来看待,当作“人”来看待。“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家里将增添一位新成员。”“比如说,它是大骨骼的人。”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人”,而不是“猫”。一个字,看出的是食管重大的态度问题。张炜先生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迎接“融融”,“心里有些歉疚”。这“歉疚”实际上就是一种尊重和敬重。这种对动物的尊重,还包括不勉强对方。“如果昨天在林子里坏了你的好事,我现在向你道歉。”“几天以后你还讨厌这里,我们就把你送回原来的地方。”张炜先生这种爱,甚至是冲破既有“誓言”,不顾一切的爱。“面对它们的眼睛,面对一个簇新的活泼的生命,其他一切都不顾了。无法遏制的巨大喜悦伴着浓烈的爱意,潮水一般涌来,最终淹没过顶。”“这不是一般的爱,而是难以忍受、日思夜想,非要和它们在一起、非要相守和厮磨不可的那种欲望。”在张炜先生那里,爱动物,不仅是关心它们的生活,它们的冷暖,它们的温饱,它们的生死,更要关注它们的精神,它们的思想。中秋之夜,他们不仅给“融融”做月饼一样的食物,更是将它抱到阳台上,一起观赏天上的月亮。相比较而言,他们一家人更关注动物的心灵和思想。张炜先生提出了“一只猫一天里要用多少时间进行思考”的问题,并且发现了“猫和人在对待思想及其成果的时候,似乎是完全相同的”这一重要成果。“在我所见过的动物中,猫无疑是最善于思考的。”“它们除去睡眠,大量时间都用来思考。”以致外祖母曾说:“它有想不完的心事,我真想劝劝它,别那么较真。”“它多么小,心事反倒这么大,还是让我们多想想吧,别让它累坏了。几十年过去了,张炜忘掉了很多事情,可是就没有忘记外祖母那个词:“心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明白了它的含义,也知道了“心语”在动物和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

  

作品深层书写了动物对人类的条件性反馈:关爱,温暖和幸福

  

正所谓“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因为,人类怎样对待动物,动物就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人类。人尊重动物,动物便会尊重人;人爱护动物,动物便会爱护人;人给动物以温暖,动物也会给人以幸福。反之亦然,你对动物凶残,动物自然也不会软弱。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热爱动物,它们便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和幸福。动物帮助人驱赶寂寞和忧愁。“小獾胡帮我们赶走了许多忧愁,这是它了不起的方面。”“现在好了,有了小獾胡,我可以长时间待在屋里了。”动物带给人快乐。“现在完全不同了,因为一只小猫的加入,我们茅屋里已经有了三口。这种热闹劲儿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于小来的到来,我们家里变成了最能吸引孩子的地方。”动物带给人甜蜜。就连小獾胡的呼噜声,在“我”看来,也是那样甜蜜。“这声音甜甜的,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声音。从此以后我会记住:人的夜晚只要有这样的声音相伴,就一定是最好的夜晚。”“月光,小獾胡的呼噜,全家人,这些加一块儿,成为最美妙的时刻。”动物带给人充实。“只看着它的眼睛,一切便悉数得到满足,仿佛人生再无他求。”人对动物有多好,它们便对人有多好。“小獾胡对家里人的亲密程度是不同的。它最爱的是外祖母,其次是我,其次是妈妈。因为妈妈是十多天前才认识它的。”

  

作品深刻揭示了衡量现代的人标准和尺度:爱,唯有爱

  

张炜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讨论中说:“任何族群对动物和植物的态度、处理的方法,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总体上的文明程度。”这里的族群,当然包括人类。在《芳心似火》一书中,张炜写到了对“一棵树”的态度:“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在物质世界里退化和变态,是否正常和健康,其中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对一棵树或一片树生发感情上的联系。比起爱宠物,比起对一些动物产生感情,爱树木更难一些。”很显然,这是一种范围和视野上的扩大与引申,从人与动物的关系,扩大引申到人与植物,甚至扩大延伸到世间万物。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爱,是人类和万物的尺度,也是衡量现代人的唯一标准。它体现的是人类总体的文明程度,还折射人在物质世界里是否“退化和变态”,是否“正常和健康”。作品中有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这部书的“文眼”:一个人对动物有那么多的爱,肯定是一个善良的人。张炜先生及其家人,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读这部书,让我想起一个西方关于猫的故事。《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英国著名作家哈代,临死前曾留下遗嘱,要将自己埋在家乡。可是按照英国政府的规定,哈代作为著名作家应该埋在作家公墓。哈代死后,这个问题让操办丧事的人感到了为难,对此人们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将哈代的心脏安葬在家乡,将他的躯体安葬在作家公墓。哈代去世后,人们将哈代的心脏取出来放在一边,却不小心被他家的一只猫给吃了。怎么办?又有人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将那只猫埋在哈代的家乡,依然将哈代的躯体安葬在作家公墓。如此一来,看起来是“两全其美”,其实却是一个非常残忍、毫无人性的办法。因为,那只猫,虽然偷吃了一颗“伟大的心”,但它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爱的川流不息》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当今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善待动物,善待植物,善待万物。“黑煞”一样的恶人,并不鲜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除了自身对其他万物都极度冷漠的人,并不鲜见。杀猫虐猫,打狗灭狗,甚至网上直播虐猫血淋淋场面的,也并不鲜见。一些人,不仅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动物性。在另一部作品中,张炜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过那“如海潮一般的诅咒”。

《爱的川流不息》问世,如果能多少换回某些人的某些良知,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也是它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爱的川流不息》,张炜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出版人:刘东杰,责任编辑:杜聪、樊学海。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