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上市

2021-04-20 17:12:3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由天喜文化出品,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正式出版。

依据严谨史料,用现代语言让历史鲜活化、通俗化和现代化

一部优秀的历史普及作品首先要依赖于可靠准确的一手史料,本书作者以薛居正修《旧五代史》、欧阳修自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袁枢编辑的《通鉴纪事本末》等传世文献为依据,整合历史材料,用现代语言对五代十国史进行了鲜活化、通俗化和现代化的叙述,写成这本英雄史话式的五代十国风云录。

现代人如果写作古代历史,作者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准则。作者认为,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古代人写作的史书,其目的在于劝谏君王,而对王朝成败得失的总结过于道德化,“举凡帝王所应有的历史常识和治人驭众的方法,糜不详加备列,有关得失成败时总有耳提面命式的‘臣光言’断语;而凡不是帝王所须‘治驭’的,一概摒弃从略”。如今时过境迁,封建时代一去不返,现代人历史写作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写作应该让程式僵化的历史记载变为活化,用现代研究方法和视角进行重新叙述和解读。本书的写作也正是作者基于这样的愿景的实践。

书中,作者写到后唐李存勖的“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时,会将他说成是标准的“戏迷”;写到方士吕用骗杨行密“用之有银五万铤,埋于所居,克城之日,愿备麾下一醉之资”时,他将“一醉之资”比喻成“给兄弟们打打牙祭”。作者用这些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经验的词汇来解读古代历史,不仅增添了历史叙述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让历史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

以点带面,脉络清晰地勾勒一幅乱世风云历史图景

五代十国的历史纷乱复杂,其源头还要追溯到唐末的藩镇割据、皇权衰弱和宦官擅权,以及随后的天灾引发的农民起义。在北方中原地区,自从907年“砀山大盗”朱温建立后梁之后,短短53年中,先后经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而在南方则出现过吴、前蜀、南汉等10个割据政权。各路武夫悍勇走马灯式地窃国盗号,称王称帝。此外还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深度介入,五代后期权力斗争白热化之后,后晋石敬瑭不惜以“儿皇帝”之姿求助于北方契丹辽国。

为了将这段线索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纠缠不清的历史尽可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保存其真实性和戏剧性,以及故事的完整和连贯性,作者对历史材料进行了独到而恰当的选择和组织。全书结构整体上以“五代十国”中各主要政权的历史为篇章,同时为了照顾五代前史和北方契丹的影响,又分别在一头一尾单独开辟“大齐”和“契丹”作简要介绍。作者对建立王朝政权的皇帝、谋士、将领等人物为点,以军事行动、重大事件、王朝兴衰为线,辅以描刻中原王朝对南方割据政权的反应和行动,这样以点带面、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地描摹出一幅“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乱世风云录。尽管为了保证叙事的流畅性,作者多着墨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但也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如作者提到南方边陲割据政权林立的局面,一方面得益于其先天地理条件的优越,也在于中原政权内斗严重,频繁换主,无暇他顾。

读懂乱世中国,才能读懂完整的中国历史

谈到中国古代历史,统一而强大的中央王朝时期固然重要,但是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分裂期也不容忽视,因为混乱和分裂也意味着新一轮的统一,孕育着历史走向的另一种可能性,新的社会制度和模式由此产生。比如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论”,从唐代门阀贵族社会到宋代平民社会的转变,恐怕就跟五代十国的战争对原有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破坏性有关。

本书引用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从人口的角度对古代社会治乱交替的必然性也做了一番解释。

尽管这种理论有失偏颇,但将其运用到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成败上,也有一定合理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可以算是一个尝试和样本,即从乱世之中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