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名医馆•视频|反复生病总是不好?很可能是心理出了问题

大众日报记者 王凯

2019-11-13 16:37:59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病由心生!“气得胃疼”“气得头晕”“气得胸闷”……10月30日,山东省中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医师齐向华认为,负面心理、情绪的持续过度影响是很多疾病发生的本源,情志保健应引起高度重视。

71db710b8d2fa2e598282b017b17107a.jpg负性情绪诱发“心理病毒”

一位老年女性脑中风患者,住院治疗近两周,病情不见好转。齐向华发现,三子一女因家庭拆迁房产分配互争已久,致使老人长期处于又惊又怕又气心理状态下,出现血压不稳、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高等问题,从而引发中风;入院后,子女仍纠纷不断,变病房为战场,还迁怒、抱怨医护人员,又添老人心事……

“根源不除,病从何医?”齐向华只好招集子女“开会”,帮他们分析老人由心理到身体疾病的演变过程,讲明只有彻底解决外界给老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才能保证老人恢复健康。

“医生只能针对症状治‘病’,却管不了病人家里的事,一切几乎都是徒劳!”齐向华在临床中观察发现,80%以上的中风病患者都有严重的气机郁闭状况,解除外界的压力才是根治疾病的“良药”,然而,医生面对的更多的是爱莫能助、无奈。

70%以上的疾病都与心理紊乱有关,几乎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心理紊乱会引起机体在精神、功能、结构等层面出现问题。在精神层面,心理紊乱会产生失眠、健忘等问题,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功能层面,会影响人的免疫能力,使得免疫力低下或亢进,产生哮喘、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更有甚者会产生肿瘤,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结构层面,心理紊乱极易使肺、肝、肾、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软组织增生,影响人体筋膜功能,造成椎间盘突出。

齐向华提醒,在有负面情绪时,要及时排解,可通过剧烈运动、呼喊等形式释放出心理垃圾,保持内心环境的稳定,同时可食用金桔、茴香苗、白萝卜等食物来进行饮食上的调理。

大人有病,孩子吃药

“身体佝偻着,吃不下饭,肚子却胀得很大,完全不象一个大小伙子……”齐向华说起刚刚出院的这位35岁男性患者,充满同情和惋惜,“虽然结婚成了家,却胆小怕事,不能吃饭、不能工作,几乎丧失了社会生活的能力,西医诊断为抑郁症,吃了很久的西药,却不见好转……”

“家长有病,孩子吃药。”母亲的过度强势是主要病因。不仅使孩子长时间处于心理积郁状态,导致经络堵塞、身体外貌发生改变,而且还造成了孩子从小逆来顺受、缺乏自主性、无法独立进行思考,甚至部分社会功能的丧失,直至抑郁。即使在治疗期间,母亲还在床旁不停地用命令的语气指示患者“该喝水了、该吃药了……”

家长的过度关注与管控,正成为青少年身心问题的根源。家长忽视孩子个体社会性,缺乏应有的尊重,过度介入、干涉孩子的成长,试图按照自己的愿望刻画塑造,甚至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以命令、指责、打骂,这不仅违背了儿童自由生长的天性,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与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代谢、免疫、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比如肥胖、瘦弱、感冒、腹泻、消化不良等。

“杞人忧天”式老年焦虑

焦虑心理在老年人群较普遍。老年人身体偶尔出现的各种不适,往往被放大,担忧得了大病,开始执着地不断看医生、反复量血压,过度关注不适,整天担惊受怕……不仅对老年人的精神造成巨大消耗,也将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躯体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

82岁的孟女士失眠多梦,精神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常常怀疑自己生了重病,让孩子带着去各大医院,从西医到中医,由门诊到住院……经齐向华教授脉诊、针灸、服用中药、心理疏导等治疗后,孟女士逐渐打消了心结,放下了很多,睡眠障碍的症状明显改善。

人到暮年,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甚至死亡威胁是诱发老年人心理焦虑的重要因素。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焦虑症的发生;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化带来的长期孤独状态,会加剧老年人的负向心理刺激。

养生先养心,学会与日益不完美的身体和平共处至关重要!齐向华呼吁,老年人要拥有阳光心态,正确认知并接受身体的衰老,放平心态正确面疾病、死亡,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同时注意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社区工娱及老年大学的兴趣班等活动,做到开心、快乐、忘我,安享晚年生活。

相关链接:

为什么负面情绪越来越多?

世间讲幸福、苦乐,幸福感是人们对于生命苦乐的一种感受,我们往往将悦意、快乐的感受叫做幸福,反之则是不幸福。如今,社会发展的高速列车早已开启,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柏油大道,高楼大厦代替了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摇摇晃晃的绿皮车已经过时,中国速度国际知名……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未必得到了加强。

利益至上、拜金主义思想已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泛滥开来,拜金主义盛行会不断刺激着人们向外部世界去攫取和扩张,让人性中的阴暗面空前放大。“人变得自私狭隘,过于自我,负性情绪即会加剧。”齐向华表示,目前的现实社会情况使得人和人之间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争吵、打骂、嫉妒、愤恨……人们的情绪长期处于此类情况下,心理、身体都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孩子们也不再无忧无虑了,高楼大厦已经严重压缩了孩子们恣意玩耍的空间。齐向华感慨到。童年本该是热闹的、灿烂的,可如今,都市里的高楼挡住了孩子奔跑的步伐,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取代了他们彩色的童年,小草生长、花儿开放、蚂蚁搬家、蝴蝶起舞……大自然的奇妙他们只能在书本上领略。

这种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往往得不到发泄,“孩子们跑不开,也跳不开,心理就容易压抑。”此前,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而在高度城市化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会高出200%。

被压力压垮的年轻人都盼着到老了可以放下负担,安享晚年,但事实却是,老人的焦虑程度居高不下,这同样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副作用”。在齐向华看来,如今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即使是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年人也可以学习医学知识,且对重症急症的关注度更高。懂得的知识多了,在有不舒服的时候难免会自行分析症状,加上对死亡的担心,这些老人就很容易“往坏处想”,一点小病就怀疑自己得了重病,并为此而担心和焦虑,身体也就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担心害怕就容易失眠、高血压、心率过高。”齐向华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凯 实习生 任秀 报道)   

责任编辑: 张西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