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编辑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2019-12-11 09:01:00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勇做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排头兵

——大众日报编辑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去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80年来,大众日报不懈践行“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是一份有着光荣传统、广泛影响的党报。希望大众日报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扬沂蒙精神,加强改革创新,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新的贡献。

在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不仅是对大众报人的极大鼓舞,更是对全省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战线的极大鼓舞。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是大众日报牢记总书记殷殷重托,全面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大众报人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落实之年。一年来,大众日报编辑部以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新闻工作的新实践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教育成果,形成一批宣传成果、队伍建设成果,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和品牌建设成果。其中,加强理论研究是狠抓落实的必备环节。报社各党支部紧紧围绕批示指出的“一个判断”“一个评价”和“四项要求”,逐字逐句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新闻宣传的守正创新、筑牢“三个大众”之基、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以增强“四力”锻造新闻精品等方面,共确定了30余项理论研究课题。在研究保障上,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党支部为单位,要求每个支部承担两个以上的研究选题,制定开展理论研究的时间表、责任书,明确理论研究成果结项的相关标准,对各支部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跟进、适时督促。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统一,一边加强理论学习,一边走基层强四力,一边进行理论总结,一边推进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既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又用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

12月10日,在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一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大众日报编辑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理论研究成果报告会,就研究成果展开深入探讨,进行全面总结,以理论创新带动观念更新,以理论推进引领实践发展,以理论解读回答实践之问,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把握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实质。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中强调:“希望大众日报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明方向才有行动力,讲导向才有正能量。讲党性、讲政治,是办好党报的第一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媒因党而生,因党而兴,因党而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

提高政治站位 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全局

当前,我省转型发展的“关口”接踵而至,舆论“风口”势必增多,舆论环境越是纷繁复杂,新闻舆论工作越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着眼于此,大众日报紧紧围绕总书记重要批示中“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明确要求,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宽阔的历史视野、敏锐的时代思维深化理论解读与阐发,展开系统研究和学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判断新思考。

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大众日报的传统优势,也最能体现“讲政治”这一根本要求。

大众日报总编室党支部以“全媒体时代党报重大新闻报道策划及走势研究”为题,指出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主流媒体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有效方式,是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服务人民传播制高点的重要路径,是打好全媒体环境下舆论之战的关键举措。特别强调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必须科学处理好守正与创新、大主题与小切口、成就报道与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谋划要“早”,要素要“全”,出手要“快”,内容要“深”。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党报的价值,就是推动实际工作、推动实践发展;党报的力量,来自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增加高端优质内容供给,精准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提升党报引导力、影响力,塑造党报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篇大文章》,结合省委报道组落实省委“三重大”报道任务的新闻实践,阐发“让新闻报道始终居于中心工作之中”的重大意义,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关照。研究特别强调,对传统的新闻策、采、编、发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打破跑口分工,打通信息搜集、策划决策、采编实施等全流程,可以充分释放中心工作报道的生产力;通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推送、全媒体呈现,又可以实现影响力最大化。

党报评论被称作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党报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党报理论版是党的理论宣传阵地,是体现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方面。《把握好党报评论的时代要求》从剖析总书记重要批示内容逻辑结构入手,捕捉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旗帜鲜明讲政治,指出不论我们走多远,只有从这个精神原点出发,我们的奋斗才有源头活水;只有永远以这个精神为指引,才会有光辉美好的未来。特别强调,政治家办报是一种态度、立场,更是一种能力。随着党的指导思想出现新发展,历史使命有了新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转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对评论写作、理论策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定政治家办报方针,必须树牢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理论评论的起点和靶心;必须坚守传播定力,坚定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创新话语体系,做好两论融通,切实解决好“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

以创造性手段宣传好省委决策部署

时政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道,日常工作本身就紧贴中心工作进行,这既是先天优势,也是重大职责。

《关于将时政新闻报道居于中心工作之中的思考》从政教新闻报道实践出发,总结提炼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三个方面:首先要强调零差错,一个准字,将中央、省领导的声音准确传递出去,解决中心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要将时政报道向会议两头延伸,在做好会议报道这个时政新闻最常做的环节外,向会前、会后两个环节延伸,解决中心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最后,要通过精简领导会议活动报道、善于抓“新”,更加凸显中心工作。

《提升经济形势与政策的解读能力》立足于经济新闻报道,认为党报的党性原则决定了党报记者编辑对经济报道的定位必须准确,要在把握大势、撇清迷雾上下大功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要把经济形势说透,把经济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更要通过对信息的解读挖掘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起到借鉴价值、指导作用。特别强调,记者要有一种能力,能够讲清楚“党政领导清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但不知道其本质精髓的东西在哪儿,有什么深远的意义”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调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具备高超的思想提升和理论概括能力。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中,明确要求大众日报“弘扬沂蒙精神”,这对于激励全省上下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永远屹立的精神丰碑。大众日报是一张流淌着沂蒙老区血脉的党报,深受沂蒙精神滋养,既是沂蒙精神诞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牢牢把握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精神特征

研究“弘扬沂蒙精神”,实际上就是研究“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问题。80年来,大众日报不断从沂蒙精神中汲取力量,努力唱响主旋律,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形成了山东舆论宣传的高地,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党报集团第一方阵。

记者部党支部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为题,结合大众日报8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结合一代代大众报人的接续奋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做宣传,还是做研究,都要把握住沂蒙精神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这一根本特征,不断释放沂蒙精神蕴含的“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强大正能量。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就要深入挖掘这一精神特质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力量、道德观念、时代价值等,把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落脚点,学习借鉴革命战争年代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经验与做法,领悟和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与真谛,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进而创造性地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

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新内涵

与时俱进,是沂蒙精神的鲜明特征。一种精神能否得到传承和发扬,既取决于它的精神内核能否适应时代,引领潮流,也取决于它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能否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一张报纸 一个群体 一种精神》课题研究中,透过典型报道看大众日报如何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回望齐鲁大地上星光璀璨的英模群体,重温大众日报的一篇篇经典之作,透过厚重的铅字,看一张报纸如何传承弘扬一种精神。这一理论选题,以80年来大众日报部分典型人物的报道为切入点,力求透过这些作品,探寻大众日报一路走来,在弘扬沂蒙精神的过程中留下的深刻历史痕迹。通过大量收集整理资料,归结出大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四个主要特征:以典型报道引领时代风范,让典型报道在更大范围形成共鸣,持续关注让“老典型”焕发新光彩,以过硬事迹创作属于一个时代的经典。

进一步增强弘扬沂蒙精神的时、度、效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拓展研究深度,创新传播手段,推动沂蒙精神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今年6月,为进一步宣传好、弘扬好、传承好红色基因,大众日报策划推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党报记者重访山东抗日根据地”主题采访活动,组织青年记者编辑走进革命老区,采访老区人民,展现老区奋进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征程上的故事。采访活动历时两个月,共派出12路青年记者,行程2400余公里,刊发文字、视频、图片图示等各类作品40余件,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2亿人次,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理论评论部党支部立足于新的新闻实践,进一步增强弘扬沂蒙精神的时、度、效,积极配合做好沂蒙精神宣传工作,及时刊发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宣传各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理论研究、主题宣传等多个层面进一步探求沂蒙精神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的辩证统一,进一步提升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当前,各种新型传播载体、渠道和手段层出不穷,为我们做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们要用好这些载体和平台,探索弘扬沂蒙精神更好、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和效果,使之深入各行各业,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彰显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加强改革创新,推进媒体融合

加强改革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为要”,“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从整合媒介资源到优化生产流程,从推进技术升级到丰富报道手段,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大众日报以富有成效的改革创新举措,推出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提供了一大批高端优质的内容供给,传递出山东思想解放、观念变革、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决心,取得了良好舆论效果。

搭建平台,打造优质内容产品

融合发展千头万绪,归根结底离不开平台和产品。近年来,大众日报报网端微一体推进,文图音视竞相发力,创新传播、融合传播、全媒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如何在融媒体平台发展百舸争流的当下,进一步打造和提升现有平台和产品的聚合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一项紧迫课题。

客户端党支部以“全力提升融媒生产力传播力”为题,着重从内容驱动、创意驱动、技术驱动、模式驱动四个方面,对拓展新媒体工作阵地,全力提升融媒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特别指出,必须一方面深耕内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核心读者的关切,在关键时发声,在紧要处下笔,让主流声音成为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不断进行迭代升级,丰富手机端功能及呈现效果,注重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互动化,使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更有看点。

手段创新,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新闻报道想让人看,让人爱看,既要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要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取得“可看、好看、想看”的传播实效。讲述好故事,就要顺应社会生活、大众阅读、舆论环境等方面的新变化,在应变思变中勇于尝试、不断创新。

《对标“四全”媒体,提升对行业分众的舆论影响力》从行业采编实践入手,结合近年来创新传播形式的做法,分析了对标“四全媒体”的具体措施。文章指出,党报的行业报道专业性突出、读者群集中、政治性、服务性强,要提升分众的舆论影响力,必须普遍建立全媒体观念,并在实践探索中,在旅游、交通、能源、金融、卫生、产经等行业板块,搭建起报、端、微、网的立体化传播平台,在报道中注重引入音视频和直播形式,使静态的报纸变得“立体化”,有效增加了专业性报道的舆论影响力。

流程再造,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要注重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移动优先,内容为本》,详细论述视觉新媒体的实现机制和突破路径,阐述视觉新媒体的实现机制和突破路径。文章综合分析了省内外媒体的先进做法,对传统媒体发展视觉新媒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文章建设性地提出,发展以视觉内容为主打的新媒体,必须要实现人员、技术、设备多方面的转型升级,如加大顶层设计、装备方面的投入,培养一批新媒体“拍客”等等。在实践探索中,摄影部创建运行了一套用于新媒体的照片审阅机制,使重大活动可以第一时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在新媒体,最大程度推动媒介融合的深化。

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舆论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它不仅是一个愿景,更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按照“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总要求,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形势,通过理念、流程、组织、体制、机制、文化的创新再造,推进新闻生产各领域的全面革新,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通各类传播渠道,尽快实现内容生产、技术运用、平台呈现、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的共享融通,以强有力的媒介要素整合,提升主流舆论全媒体传播效率,抢占传播制高点,不断开创新闻事业发展新局面。

谱写“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新篇章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大众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始终践行“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习近平总书记“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新的贡献”的重要批示要求,紧扣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向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发出了履行职责使命、凝聚党心民心、汇聚奋进力量的动员令。可以说,“三个大众”既是衡量新闻事业成败的标准,也是新闻舆论工作所要达到的成效。

坚定践行“四向四做”,切实增强“四力”

在我省1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亿万齐鲁儿女每天都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生活、创造着新的奇迹,这种伟大实践给做好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新闻工作者要用非凡的脚力丈量大地,深入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中去,直面现实生活,倾听百姓心声,发现那些动人心弦或令人深思的时代故事。

文体采编中心党支部以近年来丰富的人物采写案例为基础,着重阐述全媒体时代让原创新闻作品超越百度的重要意义,从锻炼脚力、增强眼力、提升脑力、推敲笔力四个维度分析鲜活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并且鲜明地提出,新闻报道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必须睁大双眼看世界,做到客观地看、全面地看、辩证地看,使报道具有广阔深邃的背景视野;必须加强对科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思考分析能力,争做专家;必须苦练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入心”“入情”的文笔,写出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做好人民群众“代言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今年以来,大众日报建立“走基层强四力联系点”制度,在全省选定100个联系点,各由1名编辑部记者和1名驻站记者负责联系,同时开展主题多样的蹲点活动,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抗日根据地、黄河滩区、厂矿企业、村庄社区蹲点,锤炼了作风、锻炼了队伍,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好新闻的氛围越来越浓。

《锤炼“四力”,铸好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之基》,认真梳理近年来大众日报地方新闻板块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思考、实践与探索。文章指出,总书记提出的“四力”,是我们大众报人做好“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专注于地方新闻报道和报社地方事业发展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是基础的基础。文章从加强理论学习,眼界才能“高”起来;坚持蹲点和走基层,作风才能“深”起来;做强地方板块,“链条”才能长起来;促进媒体融合,服务才能“宽”起来等四个方面,鲜明回答了将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新闻实践的方法路径,对我们不断深耕地方、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全省视野把脉本土,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群众视角、群众语言,才是最好的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报道老百姓的事情,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

新闻发展史表明,只有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才能走出从概念到概念的“原地空转”、打破从文件到文件的“闭环折返”、摒弃虚话空话泛滥的“文字浮肿”。运用群众语言、反映群众呼声、抒发群众感情,新闻报道才有真正的生命力,也才能真正达到春风化雨、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

《让新闻报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立足于舆论监督报道实践,着重阐述融媒体时代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新闻作品的重要性,从内容、时效、表达三个维度分析了鲜活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并从要自觉践行“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求,改变文风,培养与群众的情感、多用百姓语言,健全促使记者俯下身、沉下心的长效机制和激励制度等方面,论述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的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是每一位大众报人必须完成好的历史使命,必须长期坚持,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理论研究工作和实践创新工作,把理论研究不断转化为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瞄准更高水平,确立更高标准,我们就一定能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提升到新高度新境界。

(李檬 邵方超 李岳岳整理)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