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大的后盾,岂有打不赢的仗——援鄂医疗队“战斗日记”

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2020-02-04 20:33:3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1月28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驰援湖北的12名医护人员飞抵武汉后,又紧接着驱车1个半小时抵达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入住后,他们立即进入各自工作组,投入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工作之余,他们写下“战斗日记”。本报记者进行了收集整理,以飨读者。

 (一)“敢打必胜”,像军人一样冲在最前线

 1月29日,简单用过早餐后,医疗队召开了动员会及培训会,会上制订了一系列纪律和制度。医疗队队员进行了现场宣誓,“坚定信心、不辱使命、敢打必胜”的誓言在每个人心中回荡。

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共产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党旗面前,昂扬的斗志瞬间扫去了疲惫和些许不安。

下午开始防护培训,做好防护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做好自我防护,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及同事、朋友负责,因为他们在家等着我们凯旋!晚饭后,脑子里全是培训的细节,一定再多练几遍防护操作。

以张岭的心愿作为今天的总结。她写道:我从小就崇拜军人,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于冲锋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现在,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冲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最前线,心中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我们将牢记这一号召,“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蒋胜华  记于2020年1月29日

 (二)“爸爸,我想你”

 吃过晚饭已近8点,翻阅今天的微信,看到家里两个孩子一起吃蛋糕的照片,才想起今天是小女儿的生日。这一瞬间,难以言说的情绪就涌了上来,思家的念头从未如此强烈。

心情平复后,我跟家人进行了来黄冈后的第一次视频聊天。

视频里妹妹(小女儿)见到我,调皮依旧,冲着我做鬼脸、撒娇,一声“爸爸,我想你”——这毒杀天下老爸的绝招,让我瞬间石化,只剩下呆呆地傻笑。一旁的姐姐(大女儿)赶忙跑过来调节气氛,告诉我,她们今天搞笑的事,来化解我的痴傻。

几天不见,她们仿佛长大了许多,尤其是姐姐,开始偷偷用妈妈的手机给我留言,询问我工作的情况。

妻子接过手机,第一句还是问,我今天忙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接着就是给我聊疫情,询问我明天的行程,唯独没提的是自己的脚伤怎么样了。最后是岳母,一句句地叮嘱直戳心窝……

结束简短的通话后,脑海里家人的微笑和言语就是祛除我一天劳累的最佳妙药。

我回味着,一时竟忘记了和他们相聚700多公里。我想,这一刻我与她们的心是零距离。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我们在这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再苦再累也要笑一笑,不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队友,更是为了让还在被阴霾笼罩的家庭尽快恢复往日的笑语欢声。

  ——蒋胜华 记于2020年1月30日   

 

(三)病人持续增多,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

 今天是来湖北黄冈支援的第3天。看到网上报道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尤其是我们所在的第二重灾区——黄冈,形势异常严峻,病人持续增多,医疗条件暂时还跟不上,真是困难重重。我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呼吸科医生,我理应冲在第一线。大年三十,我向张成主任表达了我的想法,但是张主任说,必须得副高以上的才可以去支援湖北。我顿时非常沮丧。

初一休息,查完房,我回家陪家人过了个初一,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心里还是想着去支援武汉。

初二值班,在医生办公室我又见到了张主任,我再次跟他提出支援的想法。张主任被我的坚持打动,让我先写一份请战书。刚开始动笔写时,医院医务处打电话说,让我们科选派一名主治医师作为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人员。

我的内心立马热血沸腾。我立刻请缨,张主任欣然应允。我立马打电话告诉家人,家人也都很支持。就这样,我光荣成为附院支援湖北的一员。

 ——葛继文  记于2020年1月31日

 (四)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

 今日上午,我与家人电话联系得知,任城区的领导对家属进行了家访,并送去了慰问品。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的心情很激动!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及家人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防疫一线没有后顾之忧。

我感到山东人民的心还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有你们在后方为我们保驾护航,环境再恶劣、物质再匮乏,条件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

 ——张岭  记于2020年1月31日

 (五)有强大的后盾,岂有打不赢的仗

 听到湖北需要援助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并且单身,相比那些有孩子的同事来说,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当我成为济宁市第二批援鄂人员在家待命时,我有点坐不住了,想着赶紧奔赴灾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来黄冈第二天,我们女同志集体剪了短发,这也是为了降低感染风险。现在,我们发型都一样,虽然很难分辨谁是谁,但不得不说,我们都很潇洒、帅气!

在我来黄冈的这几天,院领导每天都问我们是否平安,是否缺东西,像家长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还为我们安顿好家人,让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有那么强大的后盾支持,我们岂有打不赢的仗!

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要好好地干一场。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保证零感染平安回家!

 ——董香君  记于2020年1月31日

 (六)60多岁的老大爷说,“离我远点,我会传染的”

 今天,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医疗点,我和刘晓伟主任担任第一批值班队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两个小时进驻。

4个小时,我们共收治了22个病人,其中有3个病重患者。病房是临时改建的,没有电梯,接病人、拿药,需要来回爬7层楼。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一次累得气喘,护目镜里满满的雾气和汗水。

虽然工作环境很艰苦,而且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我感受最多的不是疲惫,而是感动与责任。

首先是来自当地工作人员的感动,他们在一线坚持工作了很长时间,而且一直没有休息。

其次是来自病人的感动。

我们收治的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他不停地咳嗽,我过去确认他的病情,他却伸手让我站住说,“离我远点,我会传染的”。正如网上说的,我们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

看着一座座空荡荡的城、一个个眼含泪水的面孔,我想我们有责任让她再次繁华热闹起来,就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一样,我们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也会成为抗击疫情的转折点。

加油!

 ——李岷  记于2020年2月1日

 (七)“如果妈妈不离开你,妈妈也有可能会生病”

 凌晨两点,对讲机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声音,有8个疑似患者准备收治。

我与两名当地医护人员负责一个楼层,准备接收3个病人。走上楼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咳嗽得弓着腰,母亲在旁边搀扶着她。我立马走上前,带小姑娘走进自己的病房。小姑娘看到我的装备,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恐惧。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离小姑娘不远的地方,问她,"小美女,你叫什么名字啊?"

她也许根本看不到防护服内我的笑容,轻声地回答,"我叫婷婷"。

"噢。你几岁了啊?"

"我9岁了。"

……

半个小时过去了,同事因为我在她房间待得过久而担心,让我赶紧离开婷婷的病房,此时对讲机里也传来了催促婷婷母亲赶紧离开的声音。

我轻声地安慰着婷婷,"婷婷,妈妈爱你,你也爱妈妈对吗?你生病了,妈妈好心疼你,但是如果妈妈不离开你,妈妈也有可能会生病,而且妈妈今天陪你看病,劳累了一天,该休息了。接下来,让叔叔照顾你,好吗?这里还有好多阿姨。"

她点了点头说:"叔叔,你帮我打开电视机,好吗?"

"没问题!"

结果我捣腾了好久也没能打开电视机,最后发现原来是忘了接电源。这惹得小家伙咯咯地笑了起来,"婷婷,不能看太久了,热水我给你放床头了,一会我要过来检查哦。"

"好的。叔叔。"

走出房间,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女儿,不知不觉已经离家五天了,她在家是否还好呢……

——乔聪聪  记于2020年2月1日

(八)脸上的沟壑“像是勋章”,又犹如军人身上的疤痕

这里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一一都能克服。我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一层又一层,既要防护,又要防寒。每个人都像山东大葱一样包裹得严严实实、鼓鼓囊囊。

快走几步,我见到了第一班的战友们。他们一个班开了两个病区,戴的护目镜里挂满了水珠。脸上被防护装备勒出了深深的沟,步伐如灌铅般沉重,看了一遍我都没有辨认出哪位是我院的刘晓伟主任和李岷护士长。大家包裹得都很好,直到第一班下班离开时,向我们说“加油”,才听出了他们的声音。 

我们投入战斗不到一小时,就转来一例确诊患者,我们立即进行处置。刚刚停下手中的工作,分诊台电话铃又响了,来了8例疑似患者,需要住院观察,新一轮的忙碌又开始了。

忙完一天,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看到的是自己被汗水浸泡的脸庞,犹如老去三十年后的沟壑。乔聪聪说,“像是勋章”,犹如军人身上的疤痕,这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光荣而深刻的印记。

我们比想象中更勇敢,毫无畏惧,或许这就是人生中最快的成长。

 ——姜曙光  记于2020年2月1日

(九)纸笔隔窗传话

 从中午12点开始收治病人,病人逐渐增多,而且都是四五个一起来,监护,吸氧,体温,抽血,血气,雾化……这在普通科室很好办,但这里隔着防护玻璃,里外互相听不到,里面的人员与外边下医嘱的医生、处理医嘱的护士沟通很难,要么拿纸手写传话,要么打老年机电话。

到晚上18:30,我们不吃不喝不去厕所,一共收了23个患者。走出病房,我们感觉累得全身虚脱,饿到胃疼。回到宿舍,酒店准备好的大葱沾大酱、大蒜,感到非常亲切,疲惫也消失了一半。

这一天,李岷护士长过生日,后勤保障部给他送来了蛋糕,邀请大家一起吃。可是我们12人的团队只有4个人参加,因为大家要么在值班,要么马上去值班,或正休息准备下一场战斗。

这天的生日宴是我见过最简单的生日会。为了好兆头,大家特意插了6根蜡烛,希望全队人员顺顺利利完成任务。蛋糕快速吃完后,大家又继续戴上口罩。

这或许是抗疫胜利前最后一次聚会了。疫情很残酷,为了完成支援任务、救治更多的患者,我们要加强自我防护,手卫生多少遍都不为过,哪怕酒精刺激到皮肤红痛。

面对疫情,我们别无选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

 ——孔德珍记于2月2日

       

 (十)窗外的寒气更加逼人,犹如这场疫情

 在这里住院的患者都是已经确诊的,我踏入隔离病区后,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对生命的渴望。

有一个患者引起我的注意,他是一名交通协管员。我前天值夜班时,他跟妻子二人被收治到疑似病区,今天检验结果出来了,夫妻二人都没有躲过这场灾难。如同在疑似病房里一样,两人一墙之隔,各自牵挂着对方,每次去到他们的病房,问的最多的是对方的情况。

深夜,窗外的寒气更加逼人,犹如这场疫情。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战役中,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很快打赢这场阻击战!

——乔聪聪   记于湖北黄冈

         

 (十一)6个小时内,收治了36个病人

 今天,我们组终于上前线了!上一班收治了6个病人,我们班还没接完,一下子又来了6个病人。

由于病区只有5名护士,我们只能分次接诊。好在病人大部分都是轻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能自行走路。

这6个病人还没处理完,120平车又运来一个病人。靠着职业的敏感性,我察觉这是一例重症,我们优先接诊了这个病人。病人自诉憋喘,我迅速搬来了监护仪,给病人上了监护,指脉氧只有82%!呼吸30次/min,是个重症病人!经过我们的迅速处理,病人指脉氧逐渐上升到了98%,呼吸频率降至20次/min左右。

在即将交班之前,我们对今天的工作量做了一个统计,在不到6个小时内,我们收治了36个病人!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前线疫情的严峻性!

交完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已是深夜12点。让我们感到温馨的是,驻地已经备好了热乎的饭菜。吃完饭,洗完澡,倒头便睡……形势严峻,我们要养足精神,继续奋战!

 ——张瑞升记于湖北黄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 霍丽娜     签审: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