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峰
由山东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家事》通过一个党员之家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和剧情的发展,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求实奉献的精神品质,是一部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潜心创作,展现共产党员忠诚信仰的“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山东省话剧院是一个有60多年历史的话剧艺术团体,曾创演《命运》《布衣孔子》等一批优秀剧目,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院团,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了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立身之本的初心。《家事》主创人员历时三个月,多次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研究生支教团和“两弹一星”的真实资料,通过和大学生座谈等方法听取剧本修改意见,几易其稿,并结合当下年轻人关心的问题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坚持接地气的创作方针,扎扎实实走进了观众心里。
艺术的初心是审美地把握世界,它是运用形象思维来阐发问题、表现思想、表达情感,用具象化的形象语言来构建作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作品的质量和魅力来源于自身的艺术性。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具备了高超艺术性。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典型化的塑造,这是通向成功创作典型形象的必由之路。黑格尔称赞荷马笔下“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深刻的思想要靠完美的艺术来表达。
作为一部主旋律戏剧作品,还应该好看。好看是构成艺术内在美的基本因素,也是戏剧艺术较高的品质,需要艺术家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才华。观众花钱看戏,不是来听报告,而是来娱乐,因此创作者应当借鉴寓教于乐的原则彻底摒弃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方式,努力克服只写“事”不写“人”的创作弊端,展开“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奇思妙想,通过技艺精湛的二度创作,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怀着艺术创作的初心,话剧《家事》贴近现代生活,以年轻党员在艰苦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切入点,将一带一路、大学生就业、年轻人的困惑、创客、互联网+等社会热点和网络流行语言有机融合在剧情里,时代气息浓厚,打破了类似题材陈旧、笨重不接地气,叫好不叫座的窠臼。全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家事》通过大学生张莉莉在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后,仍然丢不下青海那片美丽的热土和众多的藏族儿童,努力说服家人,要继续扎根边疆,甘愿做点燃别人的火柴的故事作为主线,深刻阐述了现代青年人必须把自己的理想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真正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道理。剧中,所有的问题都汇集到一家之长洪老爷子这里,看似是一场家庭矛盾,折射出的却是社会现象。雨过天晴,洪老爷子的生日聚会在7月1日如期进行,最后,生日会变成了一次特殊党会,铮铮入党誓言告诉大家,坚定信念、坚持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通过艺术的表达,该剧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洗尽时的恪守与坚持。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不忘初心,就要对党绝对忠诚,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绝对纯洁、信念上的绝对坚定、政治上的绝对清醒。不忘初心,就要对事业有忠勇精神。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是共产党夺取革命、开创未来,敢打硬战、勇闯难关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就是要对群众有忠厚情怀。党的执政基础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缺乏为民服务的观念,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就是空谈。
话剧《家事》是主创们追求艺术的初心流淌,是编剧、导演、演员、舞美工作者等真诚的有感而发的共同创造。在《家事》的创排过程中,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了省话剧院党总支。这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出自演员李帅之手,他在《家事》中扮演洪梅的丈夫、莉莉的父亲少明。经受过《家事》的洗礼,让他重新认识了党员的责任和入党的意义,申请向党组织靠拢,可以说《家事》不仅感染了观众,更感染了演员自身。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艺术创作也应不忘初心,才能持续繁荣。我们文艺理论研究者要坚持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批评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的错误倾向,在哲学思维层面就是从过去简单地以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把艺术从属于政治的极端,又走向了笼统地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把艺术从属于经济的另一极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不仅有助于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艺术工作者拨开迷雾,不忘初心,端正创作航向,而且有效地调控了当下多少有些失衡的艺术生态环境,话剧《家事》就是这一艺术生态环境下产生的优秀作品。
(作者系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