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勤
父亲,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角色,也不是谁都天生会当的,需要我们善解人意、知书识礼、终身学习。一旦父爱缺失,那些孩子成年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
早在1919年,鲁迅先生就曾指出学会怎样做父亲“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他呼吁觉醒了的中国父亲“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今百年过去了,鲁迅先生的教诲似乎仍在耳边回响,然而一些人还是不会做父亲。
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辅导专家大卫·腾绅专门从事家庭关系建立和修复的工作,致力于帮助大众解决家庭关系的困扰,迎接心灵、情感上的挑战。大卫最新出版的《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书,关注的重点是父子关系和这种关系之于现代家庭以及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大量走访、考察及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渊心父亲”的理念,呼吁中国父亲努力构建安全、诚实、有爱的父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本书融家庭心理学原理于深入浅出的论述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慈爱与感动,无疑对良好现代家庭关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参考性。所谓“渊心父亲”,需要具备三种品质,一是有爱,我们被爱的方式决定我们爱人的方式,尤其是我们如何向家人和亲人表达爱;二是让人感到安全,意味着你可以信任这个人,相信他尊重你的核心利益;三是诚实,我们靠诚信做人意味着表里如一,不随环境变化而过不同人的生活。“安全、诚实和有爱”这三种品质,都将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孩子,最终形成世代沿袭的家风。
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生命、强健其身心,还要促使其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如果我们始终秉持有爱、安全、诚实的高标准,将转变我们和孩子的一生,甚至我们的世界。作者认为,做父亲是顶级的、最困难的领导形式。世界要改变、要趋于纯朴,只有让父亲的心回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的心也回归到父亲身上。本书作为异国友人诚挚的奉献,相信能够给予中国父亲不一样的启示。
《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
[澳] 大卫·腾绅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