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辞典
□ 辛 然
我有段时间很着迷于《田螺姑娘》这个故事,反复琢磨它的各种意义。这是个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简单诉求的粗暴故事。一个资源匮缺的男性会幻想如何成家,因此塑造了“田螺姑娘”这样的形象,并且想方设法永久占有这一女性,比如打破她的壳。不可否认,直到现代社会,还有不少男性依旧把伴侣视为一种资源进行占有。即便他们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也要尽量维持一种关系。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女性也开始寻求这样的一种“螺式关系”了,只是与男性相反,并非占有,而是尽量松散——你最好保持你的螺壳,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出现;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钻回螺壳。给我这个启发的首先是我的爸爸。他在三餐时间会准时出现在厨房,而后呼唤大家用餐;大家就位后,他就隐藏功与名,一人跑到地下室研究木工。我们喜欢他出力,他喜欢一个人独处,这简直就是一个“田螺老爹”!再比如,如果我们的男性伴侣可以定期出差,每周减少50%的见面时间,两个人会更恩爱。而恩爱让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可见松散并不是亲密的反义词,经常见面未必真心关注,倒是距离产生美。既然有“田螺女”,那暂且把实现了我们这种愿望的男性叫做“螺蛳男”。“田螺女”是比较被动的,她神出鬼没的家政服务让男性产生了管控欲,她的田螺壳会被敲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螺蛳男”则境遇好很多,识趣的女性会允许你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只要你分担家务、照顾小孩以及提供一点感情依靠——注意是依靠而不是指导。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的女伴侣,不但不会打破你的壳,还会定期给它打蜡,以便你在对的时间钻进去或者冒出来。
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给自己偷偷准备一个田螺壳,也就是一个独处的空间。如果伴侣不能天生给予,那就用一些贡献行为去换取。但不少伴侣依旧会打破你的壳,强迫你天天暴露在ta眼皮子底下。几点必须回家、不能跟谁吃饭、过节去谁家甚至定期聊天……人们大都擅长制作粗暴的条款去实现“亲密关系”。到底是要多亲密才能满足呢?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松散的愉悦的关系,可能更适合每个人。
说到底,这个“螺蛳男”的描绘主体,是一个自私的我。每个人都想寻求一个责任最少、成果最大的松散式亲密关系。在很多关系里,即便感情淡化了,也可以维持关系双方的良好配合。感情令人产生关系,关系若能独立于感情,可能是一个很成熟的进步了。我们最后需要维持的,可能不是感情,而是关系。感情的艰难时期,就需要点“螺式精神”,哪怕双方冷却到各自钻进各自的螺壳里,但也能配合着过日子,也比一地碎壳要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