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度空间”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在“五度空间”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2020-05-19 大众日报 09版
  □ 秦晓钟
  科学决策能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历史的深度、法律的硬度、文学的温度、实践的广度“五度空间”里,不断修炼习得。
  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把哲学的高度、历史的深度、法律的硬度、文学的温度、实践的广度五者结合起来,在“五度空间”里精心修炼、不断提升。
  哲学的高度。哲学熔铸着人类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如何协调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为人们提供“大智慧”。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认为:“领导干部要把哲学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学点哲学,终身受益”,“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方法”。“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可见哲学之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要真正学通弄懂做实,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能够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意义,从而登高望远,鸟瞰全局,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做一个明白人。
  历史的深度。历史就是治人与治事,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一个不学历史、不懂历史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多大的进步,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在回味“历史”中进行,这个历史是由成与败、事实与经验、对对错错、是是非非构成的。所谓“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就是说,很多时候为了减少失误,必须向历史寻求答案。毛泽东被公认为“党内最懂历史的人”,对《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手不释卷,他的伟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的刻苦学习和研究,正如周恩来指出的:“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读史,主要是从历史上汲取智慧和营养,去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掌握治国安民的艺术。今天的领导干部,也应学习毛泽东对历史的态度,在高度浓缩的人类智慧、经验、教训中开拓视野,积累阅历,悟出良策,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以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
  法律的硬度。法律是社会的底线。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首先可以增强法律意识,确保决策内容符合法律要求,不与法律和政策规定相冲突;其次,学习法律知识,有助于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时会更加趋于冷静和理性,流程图、路线图更加明晰,实施过程中,会更加有理有据有力度。最重要的是,决策者掌握了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可以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地把握形势,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现实要求。
  文学的温度。文学即人学。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可以为人们提供一条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通过对不同时代社会风貌的展现,对林林总总、不同类别、大小人物的细腻刻画,可间接增加人们的生活阅历,丰富读者的想象力,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判断力,也利于增强工作中的灵活性和人情味。因此,领导干部加强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认识社会、判断是非及驾驭工作的能力,十分有益。
  实践的广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在前进,实践在深化,任何理论的应用都应“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随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因应之策也必须发生变化。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如果我们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已有的经验,拘泥于理论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因此,领导者作决策时,必须把握好“时”与“势”。“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机,“势”就是事物发展的情势和背景。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一种勇气和胆略,善于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不抱残守缺、安于现状,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探索前进,坚持在实践中完善真理,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