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升级,企业为何愿意“买单”?

防盗门升级,企业为何愿意“买单”?

青岛市北区创建“红色合伙人”制度,以党建引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
2020-08-03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李媛
  普吉新区是青岛市北区一个配套完善的小区,前不久在疫情防控中,该小区暴露出新问题:不少楼的单元防盗门,出现“短路”无法关闭的情况,为防控带来隐患,居民提出更换新防盗门。
  经过调研,区里发现这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单讲普吉新区,算下来50套防盗门需要升级改造,更换规模小,带来研发费用和单价成本势必较高,不会有企业接单。如果政府买单,加上亟须智能升级普吉新区小区大门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总预算大约是200万元,财力紧张的政府也无力负担。
  看似不可解的难题,却在组织部门的一次“红色合伙人”座谈会上得到顺利解决。市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雷抛出这个难题,希望与会企业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法。青岛达闼科技公司最先抛出“橄榄枝”。他们看中的是防盗门背后的大市场——仅市北区就有近两万套防盗门亟须升级改造。而营运成本,也在各方的相互对接中得到进一步“稀释”:区里协调社区,在普吉新区小区内释放一些点位空间资源给达闼科技,用来增加50台5G云端智能零售货柜;而这又让正寻找更多5G通信技术民用落地场景的青岛移动市北分公司动了心,主动加盟。
  如此顺利地解决问题,得益于市北区近来创建的“红色合伙人”制度:今年4月,市北区面向社会各类市场主体发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合伙人”邀约,以党建项目认领的方式吸纳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推行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工作办法,为此,市北区还专门打造了金融支持、企业减负等七条优惠政策。
  谈及这一制度创建的初衷,张雷介绍:基层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和保障全区群众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红色合伙人制度,就是搭建平台,通过向各类社会主体开放网格资源和应用场景,撬动更多市场资源力量,从而与社会各界一道整合资源、聚合人心、耦合生态。
  当前,红色合伙人制度带来的红利已在全区处处“变现”:青岛普济众生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是市北区洛阳路街道第一批吸纳的“红色合伙人”,认领的党建项目是海琴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改造。经过48天集中施工,原本废旧不堪的老厂房变身成为涵盖党群驿站与健康驿站两大功能区的百姓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便利店”。而借助这个平台,普济众生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向居民提供政府采购的10类28项卫健服务,实现了群众、政府、企业三方共赢。
  现在,“红色合伙人”在市北区得到了广泛普及,全区各街道社区已与495家驻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其中,山东港集团、山东海运集团、青岛交运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也都被吸纳进了市北区的“党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