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愚公志,誓圆安居梦
耐瘠耐碱黄须菜,为谁壮美为谁红——

立下愚公志,誓圆安居梦

2020-09-17 大众日报 04版

  野趣天成   大图:黄河入海口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如诗如画的景象。 小图:碱蓬。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相关报道

题记
  黄须菜,也叫碱蓬,又被滩区人称为奉献菜,艰苦时期人们曾赖以果腹。它耐贫瘠、耐盐碱、耐旱涝,生命力极为顽强,越靠近海岸,土壤含盐量越高,叶片就越红,在黄河口形成壮美的红地毯景观。碱蓬具有超强的土壤脱盐功能,就像一台大自然的过滤机,一点一点吸收泥土中的盐分,岁岁枯萎、年年生发,体现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
  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郭王村是个跨河村,初夏时节,岸草青青,旧日的渡船闲靠在岸边。
  黄河的美景,难以冲淡水患记忆。搬迁,一直是全体村民的梦想。1975年、1976年,接连两场大水后,公社曾组织受灾严重的人家搬到滩区外。新址离老村4里地,地是1:1换的,各家出料、公社出工。那是郭王村第一次迁建。
  57岁的郭王村党支部书记裘延雷,已是一头白发。当年他父亲也想搬出去,铺房顶的苇箔都备好了。但是公社财力有限,只能先照顾受灾严重的。10户塌屋的搬了出去。裘延雷家房子没倒,还不能搬,只好恋恋不舍地把苇箔匀给了别人。
  此后,村里也不是没想过外迁。但外迁首先要换地,找谁换?一村之力办不了,外迁的事就搁置下来。
  这次黄河滩区迁建,村民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只用一天时间,全村140多户全部签字同意。裘延雷说,一直想迁出“水窝子”,大家这股劲憋了几十年啦。
  这次迁建,黑里寨镇选了一处上好的地块。记者今年4月底采访时,新楼房已开始内部装修。8月15日记者再次采访时,他们刚刚抓完阄,还没领钥匙。秋收之后,郭王村老老少少就要搬离滩区,住上新楼啦。
  多年来,一直想搬出“水窝子”的,不只是郭王村。
  1996年洪水后,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洪庄村也外迁了一次。地是村里1.3:1换的,政府建好瓦房,一户交3000元,全村都住过去了。但两年后就开始回流,全村180多户,现在回来了三分之二。“一个是种地远,得跑4里多地;再一个只有3间房,添丁加口不够住,配套设施也不健全。”洪庄村党支部书记鲁双德说。
  而今,这次搬迁与上次大不一样。新村台与洪庄村仅一路之隔,离村50米,学校、卫生室都有,村民个个支持。“每人1万元的自筹金,全村4天就交齐了。”鲁双德说。
  碱蓬发了一茬又一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滩区迁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景象。
  时隔大半年,再次见到赵庆运老人已是在他的新家。四楼,三室两厅两卫100平方米的新房,就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政府驻地,紧挨着中心卫生院和小学。老伴在旁,曾孙绕膝,75岁的老人笑容满面。
  2019年10月,记者在大河口村赵庆运的老屋中与他第一次见面。大河口村在黄河与浪溪河交汇之处,村名也由此而来。老人清楚地记得,全村老少被泛滥的黄河水追赶,村庄被迫三次东迁。努力了几十年,黄河水患依然在身边,村里的房台一天比一天高。
  “这次赶上滩区迁建好政策,全家住上了新楼,政府还给添置了很多东西,有马桶、燃气灶、壁挂炉。”赶在2020年春节前,赵庆运老人和同村其他人家一起搬进了新小区,“有电梯不用爬楼,冬天暖气暖暖和和,孩子们回家次数也比以前多了。”
  大河口村党支部书记赵化生说,如今黄河岸边的大河口村已成为历史,村庄旧址整理出来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种粮大户。
  郭王村、洪庄村、大河口村变迁的背后,正是这一场正在进行的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
  山东干部群众难以忘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菏泽市调研,专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站在全局高度,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全力破解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世纪难题。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解决滩区群众脱贫迁建、安居乐业问题,事关党中央利民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事关滩区群众能否摆脱“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感情责任,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省发展改革委滩区迁建推进组,屋里电话不断,从7个省直部门抽调来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推进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细节:《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2017年5月上旬启动编制,8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从上报到获批仅历时41天。审批之快,足见中央和我省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谋划之久、推动之切。
  规划一发布,喜讯在千里黄河滩区传开:用3年时间,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5种方式,到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60万名滩区群众的迁建任务!
  破解百年安居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表示,“砸锅卖铁”也要办成。
  放眼全国——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聚焦山东——2017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000亿元,国家战略、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创新驱动“红利叠加”,共圆滩区群众百年安居梦,山东有了比以往更为有利的条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担当。纵观时代——2015年底,山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大规模调地打下基础;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超过40%,农民离开土地后,人有去处、地有所托;土地增减挂钩、专项债券等政策,则为迁建筹资拓宽了渠道。
  “滩区居民迁建,可谓顺应民心、顺应时代,是山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必答之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
  站在外山控导工程上远望,黄河在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外山村西侧“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打着旋儿滚滚向北,河道最窄处只有270多米,别有一番风景。
  外山村围着“外山”成村,有水有山。但是,这个山的最大用处,是黄河发大水时可以往山上逃。那时四下都是水,外山沦为孤岛。如今,村边的黄河水位较以前下降了2米多,水患看似已成昨日记忆,但村民们还是坚持要整村迁到10公里外的安置新区。外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军说:“这儿风景确实很美,但黄河水患威胁一日不消,我们就不得安宁,必须得搬!”
  涝年挖沟,旱年造船。2003年之后,黄河已经17个年头没再发过大水。在滩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心中,黄河水患似乎成为一种“传说”。“这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万万要不得!小浪底工程确实对调节黄河水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小浪底以下现在还有无工程控制区,一旦这一区域下暴雨,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黄河依然有出槽漫滩的危险。”山东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崔节卫说,黄河来水有周期性,久旱必有大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极有必要。
  记者在蹲点采访中发现,滩区迁建问题之所以难,难在群众的安居梦与黄河行洪、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诸多课题交织,解决需要更多的实招硬招。挑战,前所未有。
  碱蓬从不畏惧挑战,生存的土壤盐碱度越高,茎越壮、叶越红,红得似火,红得像旗。
  一年之隔的两种方案,记录了山东滩区迁建大加速的过程:2016年,在脱贫攻坚框架下,山东计划采用就近筑村台这一种方式,从2017年到2025年分两个阶段,用8年时间基本解决25万滩区居民的安居问题;2017年,滩区居民迁建上升到国家层面,工期从8年骤然缩减为3年,涉及人数从25万扩展到60万,安置方式从1种增加到5种。
  “我参加工作30多年,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前所未见。”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东明县委原副书记季士峰说,“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有魄力作出这样的承诺。”
  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的名单也变了三变:成员单位从21个增至38个,再到42个。记者在采访中感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同频共振,可谓“千军万马战滩区”。
  千里黄河滩区,指挥部建在了大堤旁,建在了村台上。
  菏泽市滩区迁建指挥部,就设在东明县的黄河大堤边上。初夏时节,登上大堤,极目四望,一片郁郁葱葱。“指挥部指挥部,就是要建在最前线。”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黄河滩区迁建办原主任范同建对记者说,迁建虽苦虽累,但每当工作到深夜,出来透个气,夏天听听蛙鼓虫鸣,冬天仰望满天星斗,想到能给滩区群众一个安稳的家,再苦再累也值了。
  这次滩区迁建,中央和省里的补助政策力度也是空前的。据规划,滩区居民外迁和新建村台人均补助3.49万元,户均达到11.78万元。周连华说,比起水库移民、易地扶贫,这是国家各类工程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最优的。
  迁建需要真金白银,需要铁的担当。记者看到几组数据:启动滩区迁建的2017年,济南市长清区年财政收入20.4亿元,兜底安置小区拿出4亿元;淄博市给高青县187.53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按人均1万元补助了5260万元,专项支持高青县滩区迁建;济宁市给梁山县滩区迁建工程用地指标888亩,按照当时的指标交易价每亩30万元左右算,折合资金约2.7亿元。
  “以前各项涉农资金对滩区‘能避就避’,这两年变成了‘能投尽投’。”东明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指挥部产业组副组长李洪义告诉记者,2018年、2019年,东明县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产业扶贫资金,大部分投在了滩区。
  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新农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海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黄河滩区水系综合治理施工图。滩区内黄河槽和大堤都高,中间的土地排水不畅,一下大雨就成了涝洼地。“印象中,以前从没有安排过水利设施建设,但今年上级仅在我们街道这一段就投了1200多万元,6月底前基本打通了两条东西向的主干渠、四条南北向的强排沟。”许海波对记者说,滩区地今后涝能排、旱能浇,他对滩区发展更有信心了。目前,滩区内正在组织大规模流转土地,以龙头企业带动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发展高效农业。
  不到黄河边,根本不知道迁建工作量有多大。“大迁建需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季士峰说。东明县新建24个村台,清理村台用地1.8万亩,转移群众1611户,迁坟5503座。每个上台的村庄都要调地,村与村调、队与队调、户与户调,地有远近、有好孬,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根本办不了。
  “淤筑村台用的是黄河泥沙,东明县最多时在黄河里布了102艘抽沙船。”季士峰说,遇到狂风,拳头粗的钢缆都拧成了麻花。
  滩区迁建,42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力量今非昔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向建设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评估服务,对滩区迁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截至目前,滩区迁建项目环评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沿黄各县(区)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滩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率和防护工程建设率达到100%。有了良好生态作为强大保障,全省滩区迁建步伐更加稳健。
  在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毛吉志老人对眼前滩区发生的一切很感慨。2010年,当竹林新村经过6年建设,搬上航母般的大村台时,他们还是少数“幸运儿”。现在,周边的村都要上大村台了,建设标准比竹林新村还高还好。老人说,竹林新村不怕被比下去,这证明国家富强了,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沿着黄河顺流而下,9月的黄河入海口,碱蓬已经由绿变红,别有一番风情,呈现出一幅壮美画卷。
□ 本报采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