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潍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厚植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潍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0-09-17 大众日报 11版

  □陈润 王月华
  
  道承齐鲁、襟连海岱,地处山东半岛西部的潍坊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名城。从东夷文化核心区域到齐文化腹地,再到明清时期的文学重镇,这里8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除却彼时俊采星驰,更为潍坊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财富。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资源,近年来潍坊以文旅融合为指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更成为潍坊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
  
文旅融合,实现1+1>2裂变效应
  现代人多爱品茗,潍坊就是一座需要细细品味的城市。潍水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留下太多可感可观的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潍坊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9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保22处、省保153处、市保256处、县保1113处,有各级各类博物馆5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非国有博物馆39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各2家,国有馆藏51.9万件(套),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家综合类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地级市。
  这与潍坊市近年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密切相关,而就在2019年12月,这项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开启新阶段:以保护潍坊境内与潍水文化相关的非遗、历史遗迹及自然生态等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正式获批,成为山东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2项,市级代表性项目427项。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处,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7个。
  保护区涵盖潍坊市行政区域全境,对潍水文化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素英介绍,建设保护区就是要构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和谐共存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要更好融合于城市人文、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将其变成静态的博物馆,而是让文物‘活’起来,让尘封已久的传统技艺重新焕发代代相传的生机,给“小众”文化一个成为“大众”文化的舞台”。
  与此相关的探索在保护区获批之前已开始尝试,并逐渐形成一项个性鲜明但富有成效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模式:投资3000多万元的十笏园非遗空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元素,集保护、传承、交流、展示、传承、研学、培训等功能一体,为强化该空间聚集效能,互联网电商、新媒体互动直播平台等被引入其中。2019年7月,潍坊市推出“十笏园非遗空间——潍水非遗合伙人计划”,将利用3年时间扶持30个非遗项目IP,培养300万粉丝,增加1500万元收入,实现1亿次网络曝光量,助力潍水非遗IP实现参与式、互动性、流量化发展。去年8月开馆,仅一年时间,非遗空间已开展各类研学、传习200余场,累计参与游客30万余人,累计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
  聚焦文旅高质量融合,潍坊还进行了多项创新性探索。作为渤海走廊中心的昌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生命线”,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也留下诸多见证那段斑驳岁月的革命文物,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所规划的多条红色精品旅游路线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以渤海走廊党性教育基地为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接待市内外培训团体、研学团队2800多批次,20多万人次开展现场教学和参观学习。在保护现有文物资源、挖掘整合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昌邑还创新“众筹”模式,让革命文物展馆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提升革命文物旅游的可持续性。几年下来,红色文旅资源聚点成线,连片构建,就在今年6月,昌邑入选全国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潍坊坊子德日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通过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运营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58万人次,被评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坊子德日建筑群德建军官别墅区为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油画院写生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十大影视拍摄基地。
  潍坊的实践显示,文旅融合之“融”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要在“融”之中实现优势互补,产生1+1>2的裂变效应。这也成为当地提升景区质量的抓手:参照上述思路,潍坊正对全市景区开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一方面以文旅融合催生新景区,一方面做好传统景区提质升级:今年潍坊市新评定4家3A景区,但撤销质量等级的景区却达到10家,这种力度在省内文旅产业是空前的。
文旅项目,补短板挖掘新动能
  大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后劲支撑,也是补短板、加速动能转换的有力举措。当前潍坊市文化旅游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开拓市场,旅游市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数8240.11万人次,增长8.61%,实现旅游总收入917.61亿元,增长12.32%。
  但实际上,多年来文旅大项目建设一直是潍坊文旅较为薄弱的环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这项工作的开展雪上加霜。潍坊文旅于危机中觅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韧劲这时充分展现出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规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打造十大文化旅游集团、提升十大文化旅游景区。纳入“双十工程”范围的文化旅游集团和景区,每家可获得15万元一次性补助,新获评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景区则将给予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此举有力提振企业破困局、谋发展的信心。推动“双十工程”的过程中,潍坊文旅局又从企业最头疼的各种要素保障入手,推动项目深入对接、提供项目贷款、参与建设研讨、申报示范项目……文旅企业发展“动能”进一步得到激活。
  目前,“双十工程”已全面铺开,效应逐步释放。这从文化旅游企业的改革创新情况就可见一斑。潍坊滨海旅游集团吹响综合改革冲锋号,创新机制体制,加快迈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改革后的旅游集团逐步扭亏止损、实现盈利。金宝集团响应“双十工程”号召,调整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改革,6月15日,在潍坊金宝旅游集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潍坊金宝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形成发展新合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此外,潍坊市城投集团旗下由富华大酒店、富华游乐园、白浪河湿地组成的文旅板块经过重现打造后,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潍坊市文旅大项目的打造赋予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力新动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让潍坊市文旅在各市中实现由跟跑到领先的蜕变。
文旅消费,惠民旅游成动力引擎
  文旅惠民可以通过文旅补贴提升群众休闲质量,同时又能为文旅市场发展提供原动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热情、潜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潍坊屡出新招。
  4月27日,潍坊市举办第四届潍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开展“周末免费游潍坊”“暑期亲子免费游”等活动,发放240万元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和450万元旅游定向券,吸引外地过夜游客、鼓励本地市民旅游消费。同时为拉动非遗市场、演出市场和电影市场,分别发放非遗定向券60万元、演出定向券10万元、电影定向券100万元。截至目前,举办主题活动795个,参与人次258.58万,参与惠民消费季企业271家,景区和旅行社72家,已发放消费券649.84万元,直接带动消费1963.58万元,间接带动消费2.1亿元。
  文旅产业探索夜间模式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为进一步助力旅游市场恢复,潍坊市成立了文旅产业、夜间经济发展专班,推出“夜享风筝都”品牌,加快推动全市28个重点夜间经济项目建设,新建夜间经济项目16个,改造升级项目12个,总投资额230亿元,在全市初步形成以泰华城、十笏园文化街区等为代表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这当中,由金宝集团打造的“金宝星夜”项目成为当地夜经济的标杆,高科技+现代感+传统文化,三者相融辟出一条夜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8月1日,项目正式启动,花车巡游、雾森走廊、水幕电影……带给人沉浸式的美感享受,体验星空与灯光,魔幻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夜游盛宴,项目启幕当天,游园人数就突破1.5万人,现在,平均月接待游客量达50万人次。金宝乐园还进一步通过开通夜经济专线、“金宝星夜”品牌推介、举办旅行社踩线及网络直播活动等,扩大项目影响力。文旅惠民消费期间,金宝乐园共计使用潍坊文旅发放的惠民消费券1万余张。
  走进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州,游客则会发现这里的夜间旅游项目正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有了形成特色游线的良好基础。打造“夜游古城”项目,通过点亮滨河步道打造“夜游南阳河”项目,在龙潭湖水上公园打造露营地项目和“夜游云门山”项目,在黄花溪女儿泉景点打造“夜游黄花溪”项目。同时,整合九龙峪温泉酒店、房车营地、桐峪里民宿、九龙峪大酒店灯光资源,推进房车营地广场舞台建设,打造“夜游九龙峪”项目,夜间旅游产品实现不断翻新。
  重整改造后的潍坊富华游乐园也实现凤凰涅槃,暑期推出的夜场特惠游园已成为众多潍坊市民消夏避暑、游玩项目和美食体验的好去处,游客量已经基本接近去年的水平。
  从全省夜经济发展的规模、态势、市民参与度和经济拉动作用看,潍坊市无疑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文旅扶贫,授之以渔共享发展
  疫情期间,高密市的一家柳编加工厂正常运作,老手艺焕发出不同寻常的生机。这家柳编加工厂的负责人是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禚元兴,他一方面改进传统工艺,一方面让非遗搭上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快车。目前,厂内从事柳编技艺的员工达到60多人,辐射周围多个村庄,助力两个贫困家庭脱贫。去年禚元兴柳编厂制作的柳编产品达80多万个,实现交易额300多万元,成为附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同样以传统手工艺品脱贫致富的还有临朐县刘岳清。16年前刘岳清因工残疾,数次求职和创业失败后,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手工箅子制作,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现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箅子的制作,刘岳清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利用这一技能带动全村实现脱贫,带动残疾人和困难家庭就业,培养了姚兴红、孙波等10多位手艺人,通过自媒体宣传手工制作累计培训500多人。
  禚元兴、刘岳清个人的奋斗史背后,有潍坊市探索利用“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今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又规划在金宝南屯建立金宝南屯小镇非遗园,目前已经建成样板,茧绸、仿古铜等部分项目入驻。这里还将建立全国首个残疾人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越来越多残疾群众以传统手艺增收奔小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依托丰厚的非遗、文物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授之以渔”。在景区等级质量评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发展具有文化资源优势的乡村旅游更是提升旅游增量的一条有效路径。2018年潍坊市开始创建景区村庄,推进有资源、有条件的村庄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使其核心景观可以达到A级景区的标准。去年潍坊市验收乡村景区69个,今年预计总数会超过100个。临朐县隐士村就是其中的典型。过去的隐士村村民以种植粮食、柿子树谋生,近几年借助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隐士村开始借助绿水青山这一宝贵财富,把握“以柿文化为中心,重点发展生态休闲、静修居住、高端度假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思路,建设精品民宿、土特产超市、农家乐等。一个原有的省定贫困村成为乡村旅游知名村。
  据介绍,为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聚合效应”,潍坊正围绕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都市休闲农业,打造“乐在田园”都市休闲农业品牌,东篱田园、秘境本草、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近郊休闲游项目被纳入推荐范围,成为市民近郊休闲的好去处。以此为基础,潍坊将乡村旅游拓展至镇域为单元的新层面,在前期已推荐7个精品小镇的基础上,又培育诸城常山绿谷小镇、寿光蔬菜小镇、青州花卉小镇、临朐薰衣草小镇等创建山东省精品文化旅游小镇。今年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评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潍坊有寒亭区西杨家埠村等4个村入选,在全省排在第二。
  花开满地来时路。“非遗扶贫”树立标杆,“夜间经济”力争先进,“村庄景区化改造”创新模式,“齐鲁文化(潍坊)生态区保护”成为样板……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谋定而后动,潍坊探索出一条依托独有历史文化和优越自然景观的文化旅游发展特色道路。
  遥看前景更催人。如今潍坊正进一步厚植文化旅游优势,锚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发力,向着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再跃升。
新学期第一课,在十笏园非遗空间举行开笔礼仪式
“溯源文旅融合,寻梦文化青州”文化惠游客演出
“我的假期红起来”——昌邑义工联合会组织学生参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
第四届潍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周末免费游潍坊”活动于5月18日在金宝乐园启动
暑期学生在十笏园非遗空间陶艺坊现场体验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举行开馆揭牌仪式
网红打卡地诸城市蔡家沟村成功举办草坪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