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伟力实践的硕果

思想的伟力实践的硕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
2020-10-22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李振
  小康之年话小康。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历史交汇点,重新审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古老愿景,更平添新的高度与内涵。10月20日,在中共山东省委和求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开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创新性的观点,并取得重要共识,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童怀表示,眼下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刚刚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此时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理论研讨,更有助于达到深化认识、凝聚共识、鼓舞干劲的目的。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表示,中国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改革开放、和平发展,让自身发展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比预期更重。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洲雁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六稳’‘六保’是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坚持底线思维的一种决策创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必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决落实‘六保’任务,善始善终跑好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探索和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求是杂志社社长夏伟东表示,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传扬沂蒙精神,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勇打响一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攻,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表示,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这些年在弘扬传统、推陈出新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创新,比如山东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等,值得总结推广。
  此次研讨会聚集了来自中央和国家6个部委单位、10个省区市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30多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征集到118篇高质量论文。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任务等进行阐述,研讨会上形成了若干重要共识。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入理解和推进决胜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和智慧力量。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深化了对山东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及丰硕成果的总结和认识。”童怀表示。
  与会者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憧憬和守望,即将在中国大地上变为现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发展史上、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