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弹“心爱的土琵琶”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于2019年7月建成开放,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130万人次参观——

再弹“心爱的土琵琶”

2020-11-19 大众日报 12版

  □ 本报记者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张生 李想
  
  夜色朦胧,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爬上疾行的列车,身姿矫健;情急之下,紧张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将手榴弹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队长的脚后跟上……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这些经典画面,早已深深定格在人们心中,让一代代人永远记住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微山湖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而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右图)于2019年7月建成开放,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130万人次参观。
碑馆合一
  11月3日,纪念馆前,滕州市委宣传部机关党支部正在进行党性教育活动。“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从小听到大,这是咱枣庄人的骄傲。在外求学时,遇到外省同学,提起枣庄,大家或许会感到陌生,但一说铁道游击队,每个人都投来赞佩的目光。”滕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孙德栋告诉记者。
  让枣庄人引以为傲的铁道游击队,不仅保留在影视作品里,更被印刻在生活中。
  2018年10月,枣庄市薛城区依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纪念馆西侧,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像一杆擎起的旗帜巍然耸立,而被设计成火车头造型的纪念馆正对着纪念碑,仿佛一列蒸汽火车伴着汽笛的轰鸣从临山驶出,蔚为壮观,好巧妙的“碑馆合一”设计!
  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赵曰标全程参与了纪念馆的规划、建设、运营,他说,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及其团队设计,“碑馆合一”的设计理念将景观紧密结合,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多年来,薛城区努力深耕红色文化,1995年8月建成铁道游击队纪念碑,2005年为了拍摄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薛城区建起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原本是单纯为了拍戏临时搭建的简易影视城,但戏拍完了,拆了太可惜了,我们把影视城基础设施加以完善,打造了一个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景区,供游人参观。”赵曰标告诉记者,纪念碑和影视城满足不了游客的参观需求,最终薛城区高标准打造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86岁的马玉红拄着拐杖,在孙辈的搀扶下环绕纪念碑一圈:纪念碑正面铺有50根枕木,代表建成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远远望去像一根长长的铁轨,寓意铁道游击队队员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铁道游击队战士挥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屹立于纪念碑顶端,底座正面镌刻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再现了铁道游击队队员英勇杀敌的场面;碑前及两侧八级台阶,象征队员近八年的抗战。碑体中央镶嵌着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八个大字。马玉红边走边说:“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都是真事,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可得好好珍惜!”
  “铁道游击队为什么能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张静波曾总结道,“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丰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
讲好铁道游击队的故事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脍炙人口的歌曲提醒我们:火车,是铁道游击队故事的经典元素之一。因此,纪念馆的最中央是火车主题大厅,这里陈列着一列民国时期的老式蒸汽机火车,长达54米,是纪念馆的一大亮点。漫步在火车主题大厅,独特的火车造型、大跨度拱形穹顶、气势恢宏的大型浮雕,几百吨重的火车轮底是铺满了碎石的铁轨、陈旧的枕木……每一个细节犹如一台时光穿梭机,让来此参观的人们瞬间回到那一段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岁月。
  “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在现实中只是小说中的名字,它的原型为‘鲁南铁道大队’,被日军称为‘从天而降的飞虎队’。”赵曰标说,鲁南铁道大队以津浦线、临枣支线等百余里铁道线为阵地,在敌人心脏地带坚持7年时间,消灭日伪军50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3500多件、各种物资2000余吨。他们还开辟了华东、山东赴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千余名党政军首长及指战员跨越敌人封锁线,就像一把插在日军命脉上的尖刀。
  小说《铁道游击队》就是以鲁南铁道大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作者刘知侠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为了点明这支铁道大队“游击”的战斗性质,将小说取名为《铁道游击队》。1944年和1945年,作为文艺兵的刘知侠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同游击队队员生活战斗在一起,积累了丰富真实的创作素材。
  1956年,同名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一部刻有年代质感的黑白老电影让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并传颂至今,而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里,老电影正以新的方式呈现。“请大家登上铁桥穿过火车车厢。位于大家左侧的是客车车厢,里面的投影是铁道游击队队员同敌人在列车上打斗的场景。”随着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游客们身临其境般地回到激烈的战争岁月,而在火车两侧的大型幕布上,投影折射出刘洪从马背上纵身跳上火车的电影片段,声光电的有机结合,带给人“刘洪跳上了纪念馆中的这列火车”的震撼体验。
  在展陈玻璃柜中,一些队员随身的老物件默默讲述着历史。用于防身的大铁锤、亲手打制的桌子、看过的书……为收集这批文物,薛城区发动各基层党组织走进“红色村居”,整理挖掘出2700多件革命文物,还在全市开展“铁道游击队精神”文字表述语征集活动,最终确定铁道游击队精神为“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高度浓缩了这支英雄队伍的鲜明政治本色和核心价值内涵。
青少年红色教育打卡地
  “突突、突突……”急促的汽笛声响起,传奇剧场《沙窝受降》的片段上演了,几名鬼子扮相的演员左右摇摆地出场……观众瞬间被剧情吸引。
  通过瞻仰纪念碑、观看传奇剧,参观者对铁道游击队队员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依托铁道游击队传统红色资源优势,为全国各地党员、群众等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在这里已经成为常态。
  赵曰标坦言,红色传承最为迫切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上了年纪的人提起那段峥嵘岁月感触很深,但年轻的一代却并不了解,要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青少年是传承重点。”
  景区立足打造红色研学游产品,针对学生群体,以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建设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着力点,设置了“小小红军成长记”“我是小明星”红色体验营,并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家讲述革命历史、作党性教育报告等。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伴随着景区循环播放的轻缓动人旋律,过往的游客轻轻哼唱着这首传唱已久的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