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讲好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
■“山东党建云平台”系列访谈

守正创新,讲好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

2020-11-27 大众日报 16版

  ◆编者按:
  8月20日,山东党建云平台启用。该平台由大众日报、山东省委党校联合13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共建,在全国首创“党报+党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强联合的模式。山东党建云平台上线3个月来,推出了丰富的系列活动,迅速形成了平台品牌影响力。
  即日起,本报推出党建权威访谈,陆续邀请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智库专家谈党建、话思政。
  □ 王鲁
  自2009年我国高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以来,女生占比不断增加,2019年,我国高校普通本专科生中女生占比51.72%,研究生中女生占比50.56%。面向女大学生的教育,应遵循其成长成才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
  笔者分别面向女生和男生开展了“思政课学习情况”和“网络媒体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思政课学习的定位清晰,但同时存在功利化的思想。第二,更易受到具有榜样意义的教师和同学的影响。第三,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期待区别于男生。
  思政教育既是教育也是传播,拉斯韦尔在传播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5W”理论,建构起大众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可以从这一经典传播学理论中获得有益启发。
  第一,推动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融合。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形式已由单向度的接收,发展为双向参与,倾听者与讲授者的界限已然消弭,思政课的教学首先要追求的就是师生融合,作为传播者,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具有把关的立场、信仰和能力。主动与学生平等交流,与辅导员、班主任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关心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回应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和人生规划的关切和困惑,做好“经师”的同时更做好“人师”,讲出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成为触动人心灵的教育。
  第二,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按照威格菲尔德和艾克尔斯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两种主观因素:一是对自己成功达成学习目标或完成学习任务的期望,二是对自己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价值的判断。这就要求思政课既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守正创新,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在于教师知道什么,而在于学生不知道什么。教师要直面学生的知识困惑,讲出各门课程背后的逻辑,讲出看似无用中的大用。
  第三,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1972年,M.E.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的“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进入人们视野,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对人们在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揭示了大众传播的有力影响。要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不仅需要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发力,还需要在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中注重议程设置,挖掘整理输出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
  第四,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实地参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线上互动等延展至第一课堂以外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就要求充分整合资源,发挥“易班”、“第二课堂成绩单”、校园微信矩阵等线上平台的功能,辅以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台等传统媒介的作用,实现同屏共振。同时积极开发线上红色旅游等虚拟仿真思政教育教学体验中心,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构建起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作者系山东女子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记者 吴永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