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旧乱差”老城区怎样变精致
威海市环翠区走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看,“旧乱差”老城区怎样变精致

2020-12-23 大众日报 04版
  □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阮宝勇 田常力
  环翠区是威海市的中心城区,之前曾面临着基础设施老旧、矛盾纠纷多发、管理服务差等“旧乱差”的共性问题。怎样破解这些社会治理难题?  
  12月17日,走进万福山庄小区门口东侧的万福邻里市集,只见一楼设置了135个摊位,蔬菜水果、生鲜肉食应有尽有,二楼有美食广场、健身俱乐部、邻里共享中心,屋顶公园有6000多平方米,设置了健身步道、篮球场、舞池,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公共会客厅”。
  “我们这个小区投入使用很长时间了,住户很多,周边却没有菜市场,一些小商贩就在马路两侧摆摊卖菜。一到下午,小区门口就堵成一锅粥,由此引发的交通、卫生、噪音等问题,很是让人头疼。”鲸园街道戚东夼社区党委书记张静介绍,“小区门口东侧有一个老旧宾馆,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先是拆了这个宾馆,舍弃了2亿多元的土地及商业开发收益,又投资7000多万元建了这个邻里市集,众多难题迎刃而解。”
  环翠区城市化起步早,2005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居住区154个,其中2000年之前建成的有92个,最早楼宇建成于1977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社区停车难、缺少公共休闲场所、服务功能欠缺等问题逐步显现。
  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感,环翠区实施36大项精致城市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修改建道路45.6公里,铺设改造各类管网11公里;谋划实施了齐鲁大道西延等7条“断头路”贯通工程;在去年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市民开放的基础上,近两年通过新建改造又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万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2万个。为解决公共休闲场所少等问题,优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今年以来,环翠区共投资9600万元新增40处“小游园”,总数已达到325处,百姓出门“200米见园见绿”成为现实;为切实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环翠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食堂27处、农村老年餐桌6处。
  李杰是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员,每天一上班,先在辖区内走一遍,是必做的“功课”。“哪里道路破损了,哪里有乱丢的垃圾,商户把货物摆到路上了……这些小问题,我能纠正的当场纠正,需要环卫、市政等部门到现场解决的,我就通过网格APP向街道‘吹哨’,由街道协调解决。”李杰说。
  李杰所说的“吹哨”,指的是环翠区建立的吹哨报到“全响应”机制。环翠区将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中枢,在镇(街道)建立网格化治理暨吹哨报到全响应中心,镇街热线办、物管办、城管办、社区办等选派人员常驻,联合处置全响应事件。环翠区将12345热线、社情信息、数字城管等平台转办单事件和网格员巡查发现上报的事件统一汇总到全响应中心,实现“网格吹哨、平台分流、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模式。镇街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向区直部门乃至区委、区政府吹哨,直至问题解决。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吹哨报到提升了群众诉求办理的时效。小问题快解决,避免形成大矛盾。今年以来,环翠区吹哨报到机制处置各类事件14.4万件,全区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8.2%和38.7%。
  要减少不安定因素,促进邻里和谐,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才是治本之策。为此,环翠区发挥信用的杠杆作用,出台了《环翠区信用“五进”工程行动计划》,推进信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推动信用体系在生产圈与生活圈的相互延伸、双轮驱动,逐步实现信用全社会覆盖、全场景应用。各个镇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信用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以信用积分制来引领文明习惯的养成。“信用积分条款就相当于一个文明守则,什么行为应提倡,什么行为应避免,一目了然。大家都遵守了,矛盾纠纷就少了。”鲸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董少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