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年检验鉴定超万起
潍坊市公安局刑科所善用新技术,屡次辨“真凶”,啃下“硬骨头”

这里每年检验鉴定超万起

2021-01-10 大众日报 03版
  □ 本报记者 张鹏 都镇强
  1月7日9时许,室外寒风刺骨。记者来到潍坊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采访。不到十分钟,几名警察带着物证前后脚推门进来,顾不上揉搓冻得发红的手,将物证送到了该所食药环快检室。
  这是一批来自临朐县涉嫌醉驾司机的血样。物证一到,在该所48岁的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王新杰指挥下,四名检测人员分工有序,登记、检验、比对……一套流程很快就走了下来。
  这边物证检测尚在进行中,不一会儿又来一批送检的警察。这里每年受理检验鉴定1万余起,年均勘查现场300余起,利用科技破获案件700余起。
  潍坊市公安局刑科所民警加辅警50余名警力,是山东省区域性刑事科学技术中心,业务涵盖交通事故尸体检验和酒精检验、电子数据检验、智能语音检验和食药环快检、毒品检验等检验鉴定项目。“刑事技术信息就是用证据说话,为办案民警侦破案件提供最强力支撑。”刑科所所长窦书强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攻克疑难问题,也让该所声名远扬。
  “去年一年,我们团队通过DNA检测技术及指纹鉴别技术,帮助破获了十起积案。”谈起去年啃下的“硬骨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王新杰说,作为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在实验室沉下心做实验,也要随时听从安排出现场,不放过任何证据。
  然而,面对物证条件差、难度大、多年久侦未破的疑难案件,要找到嫌犯的蛛丝马迹是个难题,必须从科技上破题。为此,潍坊市公安局刑科所依托“王新杰工作室”不断研发新技术,拓宽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范围,利用全国DNA数据库系统和全省男性家族排查系统,屡次辨“真凶”。这几年,王新杰带领团队创新开发的ABO基因型检测技术、SNP检测、线粒体DNA检验、陈旧骨骼检验、动物种属检验等多项新技术均为省内、国内首创。
  “我们所的科研氛围浓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警察,就要勇于挑担子。”36岁的警务技术四级主管韩惠斌将王新杰当作自己追赶的榜样。韩惠斌年纪不大,已冒出不少白发,在文检领域也是一名佼佼者。文件检验是个“熟练活”,靠的多是技术人员日积月累的经验。然而,随着犯罪手段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扎在文检领域10年的韩惠斌发现单纯靠经验不行了。
  在所里支持下,韩惠斌有了新“武器”:“如果是经同一台激光打印机修改文件,凭借显微镜很难分辨。但这台反射变化成像系统可以分析碳粉微妙的变化,丁点的改动都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