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一流大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聚力引才育才用才留才

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一流大学

2021-02-04 大众日报 21版

  □ 本报通讯员 刘波 董华 徐强
    本报记者 王桂利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成立于2019年2月。成立伊始,他们就笃定“人才强校”战略,着眼于事业长远发展迫切需要,科学谋划机构设置与岗位编制,以引育一流人才为核心,聚力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路径,为校(院)深化科教融合改革和建设一流医科大学注入了强劲动力。
淡化行政色彩,凸显服务职能
  按照省委编办正式批复的校(院)三定方案,2020年上半年,校(院)党委集中精力完成了中层干部调整任用工作。
  作为省委教育工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这次调整校(院)中层管理队伍呈现出5个鲜明特点。首先是发挥好党委把关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选任每个环节通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加强纪委监督作用,强化纪律约束。
  其次,实行全员竞聘。无论是管理部门、教学机构还是直属机构人员,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参加竞聘;所有中层管理人员打破原来岗位职务重新竞聘。
  三是坚持去行政化,加强岗位交流。淡化行政色彩,弱化行政级别,将原有处室统一更名为部,不再有“处长”称谓;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满5年的中层管理人员,90%实现了交流;采取全员聘约化管理。
  四是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对表现突出的优秀80后干部,可直接竞聘担任上级正职或副职,改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
  五是创新聘任方式。通过柔性引进,面向国内外选聘国家杰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担任部分学院院长;在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探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制度。目前,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已调整到位,无论是从年龄、学历、职称还是学缘、能力上,都大大优化了中层管理队伍结构,激发出发展新活力。
全球视野,靶向引聚
  引育并举,重点培养。他们以全球视野,实施学科靶向精准引聚。每年投入1亿元,通过在国际知名期刊刊登招聘信息、赴海外召开引才引智恳谈会、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方式招才引智,2019年引进领军类、拔尖类急需人才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88人,成为我省人才引进成效最显著的省属高校。
  2020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通过网络招聘等灵活方式,已评审、引进加拿大院士团队1支,高层次人才69人。柔性引进成果同样丰硕,其中双聘院士1人,双聘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5人;全年引进优秀博士超过300名。对于意向签约的人才,及时跟踪联络,完善硬件条件,尽快促成他们来校(院)工作,为其提供“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务,既帮助解决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就业、就医等后顾之忧,又提供创业、研发经费、项目申请、薪酬、职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努力打造全省最优人才生态。
  以国际水准,为青年才俊搭建广阔平台。校(院)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面推行国际通行的课题组负责人(PI)制,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目前引进的25位PI均已全部进驻,很多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如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书平教授,在2019年看到科创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人才的启事后,第一时间回国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一名PI(课题组负责人)。这里吸引他的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是PI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一年来,他新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获资助经费近百万元,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公示和组织考察已结束)。
机制创新,充分赋权
  以机制创新,为杰出人才“充分赋权”。新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于长斌教授,是国际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的知名专家,校(院)主要领导多次与其沟通,分管副校(院)长亲自带队赴外地面对面对接,以“一事一议”方式引进,担任2020年10月刚刚成立的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为了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校(院)探索试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制度,为其“充分赋权”,除任命学院党委书记外,不干预学院日常工作,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只在合同期限按照约定进行考核,学术带头人可以心无旁骛扑在科研上;在资金使用上采用“经费包干”,额度以下经费支出院长签字即可,额度以上交理事会审议通过。
  重点培养,充分激发现有人才潜能。校(院)在积极搭建平台揽才的同时,出台了《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现有科研人员转换身份之后进入科创中心,享有和引进人才同样待遇,很好地解决了不同体制和新旧人才政策的衔接问题。对学科带头人、专业接班人、青年业务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助推有望冲击青年万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等的各个层面人才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行列。校(院)成立两年来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设岗位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国家级层面人才17人次,泰山学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层面人才129人次。
  通过引育并举、重点培养,校(院)形成了结构优化、梯次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既有突击队,又有后备军,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推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持。2020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决定确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校(院)成立一年就进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行列,这在山东高等教育史上尚属首次,由此建立起了本硕博和继续教育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校(院)入选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临床医学入选“高峰学科”建设学科,跻身省属高校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