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工作室”彰显协商大智慧

“委员工作室”彰显协商大智慧

2021-02-08 大众日报 08版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狄如春 王忠明

  “有事儿找老付!”在宁津县津城街道津东社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老付就是县政协委员、津城街道办事处管区书记付思峰。他可是社区的“名人”,经常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看见大家有什么难事,都要管一管。
  每月20日,“付思峰委员工作室”都挤满了人,有的是来找他聊天,“打探”国家好政策的;有的是来提建议的,“小区的灯不亮了,下水道堵了排水不畅,六楼的暖气不热了……”群众一件件的“烦心事”,跟他说了,很多就能解决。
  2017年,宁津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东部新区”,工程涉及的拆迁任务之大、困难之多,前所未有。付思峰主动站到前排,提出要发挥政协善于协商的优势,带领辖区街道政协委员,打破“围着桌子转”的传统模式,把协商搬到田间地头、迁拆一线、群众家中,听真话、捞实情。先后围绕拆迁安置、土地流转等10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协商,为全县发展“支招”。
  在开展工作中,很多群众反映“土地怎么种?”“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农机具往哪儿放?”……针对这些问题和情况,在付思峰委员的倡导下,邀请街道干部、有关部门、群众代表、施工项目负责人一起协商,多次协商、现场协商、一线协商,并针对协商情况形成了情况全面、问题清晰、建议合理的5篇协商报告提交给街道党工委,得到了高度评价并被采纳。他提出的“先流转土地再启动拆迁”的建议,直接被街道党工委采纳落实。于是在村庄动迁之前,由农业管区联合村委会先对全村土地进行整体流转,这样既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又促进老百姓提前处理农机具,为搬迁减少了阻力,加速了拆迁进度。
  在与老百姓的交谈中,付思峰感受到不少群众对旧村庄仍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于是他主动联系村庄拆迁负责人,提出筹资制作“老村记忆”纪录片的建议,并积极联系经济界的政协委员筹措资金,聘请专业人员,为每一个拆迁村庄都制作了“老村记忆”纪录片,并制成光盘和书籍发放到每一户拆迁群众的手中。2020年,他还组织入园企业与村民对接活动3次,为1200多名群众提供了工作机会。
  “履职在路上,群众在心中”。付思峰主动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敢于协商大事难事,积极解决小事实事,擦亮了政协委员这张闪光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