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王建杨萍萍制图:于海员
□王兆锋王思阳贾瑞君薄华瑞报道
图①:鄄城县三合村村民在新居里迎新春。图②:东明县竹林新村,一对新人布置新房。
图③:鄄城旧城镇陈庄村台打夯。图④利津县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项目带动沿黄群众致富。
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滩区群众的新居。(□曹儒峰张越报道)
万里黄河在山东入海,在9市25县(市、区)留下了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长期以来,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黄河防洪政策限制,黄河滩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山东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盯“黄河滩”,以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为有力抓手,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攻坚克难,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滩区脱贫攻坚。
据统计,2017年以来,山东累计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建设投资353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滩区迁建任务。上下齐心、合力攻坚,昔日贫苦的黄河滩正在变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幸福滩,1702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60多万滩区群众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 本报记者 袁涛 王建 王兆锋
合力攻坚,脱贫迁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虽然春节气氛还浓,鄄城县左营镇左南社区的扶贫车间已是一片忙碌。这个扶贫车间的假发制品主要销往非洲,70多个务工人员中有20多个是贫困人口,根据工种和熟练程度不同,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扶贫车间负责人石起义说,各级对扶贫车间都很支持,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就业,可以说是干活、顾家两不误。因地制宜设立扶贫车间,对于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功不可没。
作为山东较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截至2015年底,黄河滩区有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82个,贫困人口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黄河滩区的发展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来到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调研,专门同菏泽市及其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山东统筹调配全省资源给予倾斜,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干部帮扶优先选派,千方百计保证脱贫攻坚政策供给。省委主要领导强调,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以前很多黄河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聚焦群众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2017年,山东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通过实施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五类工程,砸锅卖铁也要给60多万滩区群众“稳稳的家”。
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三年多来,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创造了山东发展史上的多个“最”,成为近年来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为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同频共振,党员干部冲锋在脱贫迁建一线,制定印发了规划重点任务分工、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定期调度等4个规范性文件,配套制订了26个专项方案,构建起“1+4+26”规划政策体系,统筹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滩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资金、土地等政策向滩区倾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山东黄河滩区27个外迁社区全部建成并实现搬迁,99个旧村台和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建成,28个村台社区全部主体完工且有5个实施搬迁,济南长平滩区护城堤完成主体工程并达到防洪要求。
产业造血,让滩区群众“拔穷根” 对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来说,搬迁不是目的,致富才是根本。脱贫迁建,既要让群众“挪穷窝”,又要“拔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山东把产业扶贫作为黄河滩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黄河滩区土地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我们已在黄河滩区建成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年加工虎杖1万吨,提取白藜芦醇300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的90%。”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说,基地结对帮扶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8个,农民亩均增收1500元,基地常年用工三四百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
为了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山东大力实施迁建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高青县木李镇引进山东得益乳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循环奶业基地项目,项目距离新建社区仅2公里,可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多元。龙湾社区居民李坤受益良多,他骑电瓶车几分钟就能到牧场上班,既挣到了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目前,黄河滩区配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思路,涉及滩区迁建的7市和9个县(区)正在加快37个产业园区或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85亿元,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投资61亿元。建成后,可吸纳1.5万人就业。
2019年以来,山东进一步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全省沿黄9市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虽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仍有6个市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为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起整个滩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明县焦园乡鲈鱼养殖基地是江北最大的鲈鱼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毛朋朋从河南到东明养鱼,政府的服务让他很暖心。“办立项手续、养殖证、环评备案时,县乡各出一名工作人员陪我们去办理。基地需要更换变压器,我们提出需求后,几天后就开始更换。一句话,我们在这里好好养鱼就行,其他的事,政府给包了。”毛朋朋说,下一步要把养殖基地发展成为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学技术,养鱼致富。
聚焦“急难愁盼”,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学校配有高标准的医务室、餐厅、阅览室,每个教室里都有多媒体设备、空调。这么好的环境,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近日,鄄城县左南社区小学校长胡同善在接受采访时说。
2018年9月,鄄城县左营镇黄河滩区丁杨寺、官寺2个行政村的1955户村民搬迁到左南社区,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搬进了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省级标准学校。
除了学校,左南社区内还有卫生院、超市等,齐全的配套设施让村民搬出了满满的幸福感,精神面貌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现在不管是谁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大的居住条件好了,自家的卫生也跟着都搞好了。”左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张鲁顺说。
脱贫不是为了一时“达标过线”。山东着眼长远、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聚焦黄河滩区群众“急难愁盼”,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最终达到让每个人永久远离贫穷的目的。
群众的需要就是努力方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中的外迁安置社区,绝大多数选址在镇区、县区、市区,并同步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过去滩区面临的住房难、行路难、浇地难、吃水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了彻底改变。拿群众关心的教育来说,截至目前,88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45亿元,建设校舍面积36.7万平方米,全部如期完工。
“我结婚19年了,以前都是干农活,这是第一次出来上班。”2月21日晚,48岁的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孝里三村村民姜玉从餐馆下班,虽然带有一丝疲惫,但聊起新工作仍面带喜悦。
孝里街道孝兴社区是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规模最大的外迁安置社区,目前39个村的3.2万人已陆续搬迁入住。为了解决村民上楼之后的生计问题,当地引入了劳动培训机构,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在培训班学到的面点手艺,姜玉找到了这份在餐馆的工作,“离家很近,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从脱贫到发展、致富,现在滩区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因自幼残疾,47岁的孙想格之前是鄄城县箕山镇箕山村的贫困户,后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编制塑料藤椅,2018年摆脱了贫困。“现在就想把工作干好,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孙想格对未来充满信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对黄河滩区群众来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山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黄河滩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