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沂蒙山”,蝶变“花果山”

聚焦“沂蒙山”,蝶变“花果山”

2021-02-25 大众日报 04版

  □制图:于海员   □纪伟杜昱葆王连宝报道 图①:大学生夫妻樊树声和妻子刘荣荣沂蒙山创业,在京东直播销售鸽子蛋。图②:沂南县砖埠镇桃源村妇女在“扶贫车间”领取工资。 图③: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到“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学习。图④:2019年11月开通运营的临沂北站。

  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新貌。(□记者纪伟报道)

  视频︱5分钟回顾沂蒙人民50年用电变迁

  蒙山苍苍,沂水汤汤。由于底子薄、自然条件差等原因,沂蒙革命老区长期为贫困所困,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党群一心、尽锐出战,多措并举助力沂蒙革命老区摘穷帽、拔穷根。
  向贫困告别,沂蒙革命老区交上了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脱贫成绩单。2015年底,临沂全市12个县区、潍坊临朐县、淄博沂源县、济宁泗水县、泰安新泰市、日照五莲县和莒县共18个县(市、区)共有贫困人口55.6万人,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以来,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经过两年的加压奋进,已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阔步迈进。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孙源泽
  
  凝心聚力,老区脱贫跑出加速度
  春节假期一过,沂水县夏蔚镇云头峪村村民王同芸就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忙活起来。“在家门口上班,既挣了钱又能照顾家里。”王同芸说,丈夫因在工地摔伤不能再进行重体力劳动,多亏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她依靠做衣服的手艺,每个月能增收2000多元,再加上扶贫政策,一家人彻底脱了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沂蒙革命老区各地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仅主要地区临沂市就累计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82.8亿元,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累计建设产业项目3251个、扶贫车间276个,带动贫困群众48.9万人次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辐射带动9.8万人增收;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光伏扶贫电站1745个,累计收益5.63亿元……在临沂,通过产业引领,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566元提高到2020年的7481元。
  为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凝聚起强大合力,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发展装上“加速器”。2019年11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临沂境内一次开通临沂北站、厉家寨站、莒南北站、费县北站、蒙山站5座高铁站。自此,老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历史彻底改变,沂蒙人民迈入了高铁时代。
  “在临沂北站的农产品展销区,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品尝到了我们的苹果、蜂蜜等优质产品。高铁的开通,让老区人民的农产品卖得更多、走得更远。”临沂市扶贫办派驻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第一书记杨晓飞说,不仅如此,干部群众走出去学习更加方便,也能吸引游客走进沂蒙老区,助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沂蒙革命老区各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沂蒙精神引领,激发脱贫攻坚动力。临沂市、县、乡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连续四轮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5.7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参与扶贫,人人可为。助力沂蒙革命老区脱贫,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2016年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济南对临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援助协作,投资53.3亿元用于协作项目,完成建设97个项目并投入使用,“泉润沂蒙山、携手奔小康”取得了丰硕成果;临沂1000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2672个经济薄弱村或省定贫困村,累计帮扶资金867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
  靶向攻坚,构建贫困人口脱贫“保障线”
  沂蒙革命老区50余万贫困群众,“老病残”占比超过70%以上,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各地靶向攻坚,不断完善兜底保障的“政策包”,精准落实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难题,织密保障网。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这个家撑不到现在。”临朐县蒋峪镇代家庄村贫困户徐明73岁的老母亲说。2015年春,徐明的女儿还未满月,妻子便被确诊为肠癌晚期。为给妻子治病,徐明家一下子债台高筑,但最终也没能留住妻子的生命。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徐明外出打工时,因一场工伤事故失去了左脑,这个家彻底坠入了深渊。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地党委、政府立即将徐明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医疗帮扶政策,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大大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并为徐明办理了家庭签约医生。同时,落实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无人抚养儿童补贴等各项补贴,让这个困顿的家庭实现了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临朐县精准落实、不漏一人。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累计发放资助金7911万元,资助学生9.2万人次;新建修缮贫困户住房1307户,改造提升居家环境5166户;发放医疗救助金2152.6万元,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实施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安装改造自来水4439户……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发起困境少年儿童“免费入学”活动;建立全省唯一一家“精准扶贫爱心助学”系统,对走访的困境儿童进行档案管理;实施困境大学新生“加油行动”,通过汇集社会各界爱心资源发放助学金……近年来,泗水县积极探索创新多种形式,教育扶贫逐渐迈上新台阶。
  “以前的房子墙上到处是裂纹,一到下雨天就害怕会塌了。现在可好了,上级帮着盖起了新房子,不仅安全,还干净、宽敞。”莒县浮来山街道前官庄村贫困户杨朝兴由于一直依靠扶贫政策维持生活,要实现“安居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0年实施的危房改造项目终于圆了他的新房梦。
  截至目前,莒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共改造危房7198户,发放补助资金1.04亿元,切实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提振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
  着眼长远,让沂蒙人民奔上幸福路
  脱贫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一步脱贫易,稳定脱贫难。脱贫任务完成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构建起长效机制,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课题。
  去年6月,兰陵县苍山街道在开展科级干部遍访活动时,工作人员发现街道群众左跃龙的大儿子左杰患有白血病,虽然该家庭不属于贫困户,但是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左跃龙一家存在致贫风险。当地政府随即将该户纳入即时帮扶户,为其购买了扶贫特惠保险,相较于普通新农合,报销比例大大提高,并享受住院免交押金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该户医疗费用负担大的问题。
  为了让脱贫更精准、更长效,临沂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管理,对可能致贫返贫的困难群众,纳入即时帮扶范围,跟进帮扶措施,避免产生新的贫困。在全省率先设立即时帮扶基金“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规模达到3.5亿元,主要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贫困人口进行动态帮扶,累计受益5万余人。
  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政策再好,各方面努力再大,最终决定是否稳定脱贫的还是他们自己。为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自主勤劳致富,沂源县财政列支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务工增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4000元的,每户奖励60—200元;小微扶贫站点带动贫困户务工,年收入达到1000—4000元的,每带动1人奖励负责人100—400元……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贫困群众重拾生活信心,靠辛勤劳动脱了贫,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现在农村发展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只要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莒南县洙边镇清水涧村村民刘玉明,曾因妻子患病致贫,在当地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他通过种植茶叶脱贫致富。去年,他种植的茶叶、花生等农产品卖了8000元。洙边镇扶贫办主任王琴说,今后,将继续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以专业合作社崛起,助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奔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蒙山沂水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脱贫后的沂蒙革命老区,将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参与采访 纪伟 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