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驾村民自费百万建起红色记忆馆
家风传承

驻驾村民自费百万建起红色记忆馆

2021-04-05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刘英
  4月4日清明节,一场春雨过后,东平县东平街道驻驾村西侧的清泉山,松柏青翠欲滴,格外肃穆清新。驻驾村村民许洪胜领着家人子侄和村里的年轻人,来此献上鲜花,鞠躬致敬,对战争年代埋骨于此的英烈进行祭奠。
  驻驾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在此停留驻驾而得名。该村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东平三区、驻驾村乡的办公旧址都在此处。1939年解放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罗荣桓、陈光等都曾在此居住,指挥战斗。而村子附近的清泉山,发生过多次战斗,不少烈士长眠于此。
  “东平三区的村民们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驻驾村涌现出了许庆芳、许洪儒等14名烈士,1939年村里就有30余名党员。”许洪胜告诉记者,“但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烈们的事迹都渐渐淡去了,村里很多年轻人也不怎么了解这段历史。”
  家事连着国事,家风连着党风。“我父亲是最早入党的老党员之一,我自己也是党员,驻驾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红色精神就是驻驾村家家户户代代传承的家风。”许洪胜说。
  怀揣着这种想法,许洪胜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之余走访了附近村庄近百位老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东平县第一位“妇救会主任”卜秀、把家变成抗战办公室的李桂荣、不畏艰险传送情报的张月芸、掩护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战士的孟凯……许洪胜挖掘整理出了30多个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光写在纸上还不够,为了用直观的方式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历史,许洪胜想到了一个好办法。2009年,他利用自家老院和东平三区、驻驾村乡办公旧址上的三处古宅,自费投资近120万元,建起红色记忆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展室,大量的实物、文字和图片史料,将初心的温度完好保存。
  如今的驻驾村,经常有村民去红色记忆纪念馆缅怀先烈,村民们对驻驾村烈士的事迹也谙熟于心。近两年,来自上海、济南等地的130余个团队前来踏寻红色足迹,参观人数达3.5万人次。
  人们对红色记忆纪念馆的认可让许洪胜深受鼓舞,2016年,他开始着手打造清泉山红色教育基地。许洪胜跑遍了清泉山附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先后寻找到抗战旧址17处,恢复建设清泉山“水帘洞”东平三区办公旧址、抢救伤员的“聚仙”石屋、避难的朝阳山洞、秘密会议的“龙湾”地道等。今年“五一”假期,清泉山红色教育基地将正式对游客免费开放。
  “常有人问我:‘老许,你这是花自己的钱,干别人的事儿,值得吗?’我回答:‘太值了!’”许洪胜说,“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广为人知的更少。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才能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让优良传统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