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如何更快到地头

农业科技如何更快到地头

——强化科技创新系列调查④
2021-04-11 大众日报 01版

  □ 本报记者 张鹏
  田野草色新,正是农忙时。无人机自动制订变量颗粒肥播撒作业方案,只需按键水肥一体化设施就可将养分滴灌到植株根系……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旁多起了一个个“好帮手”。诸城市常山南麓永辉农场的果树下,一块块巴掌大的设备惹人注目。这是永辉农场在该市率先启用的“智墒”,安装在土壤中的传感器进行湿度和温度的监测,相当于一个微型气象站。
  “我们农场有1500亩,以前单是浇水,10个员工一个月忙不下来。现在只要一个人,在电脑或手机APP上设置好水肥参数,就可自动浇灌了。”永辉农场总经理王永辉认为“智墒”水肥一体化设施很好用。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2020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永辉农场开建以来,王永辉在农业科技方面陆续投入了600多万元,并尝到了甜头。以种植的苹果为例,因用工少,水肥使用减少,利润率达到60%以上。“农户种出一斤苹果,成本中65%是人工费用,我们现在降到了40%。如果把农业物联网的短板补足,成本能降到20%以下,管理果园的工人将由30名降到5名。”
  即使明知物联网的效用,王永辉仍然决定等一等再上设备补短板。“五年前购置的这批传感器只能监测土壤湿度与温度,肥料缺失和土壤酸碱度测不出来。那时候一个传感器几百块钱,现在只要几十元钱,功能多精度还高。”现在农业科技更新换代快,王永辉担心刚换新就可能落后。更重要的是,他想更换的物联网设备尚不在农业补贴目录中。这其中的成本收益账,他要好好掂量掂量。
  成本考量之外,农户对引入先进农业科技还有哪些考虑?
  时常到各地调研授课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宁堂原,以秸秆还田为例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发现。秸秆还田是一项公认的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宁堂原团队在菜田的增效模式推广中发现,菜田增种玉米并秸秆还田,每亩可增收800元,如果种植鲜食玉米销售则效益更好,还可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很受欢迎。同时他们也发现,种植经济作物,技术推广难度小,但在粮食作物上,增产技术推广难度大。“这与总收益有关。”宁堂原分析,“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周年效益较低,相关技术采用难度大。每亩单季增收100元以上,已经是好技术了,但可能还比不上打一天工挣得多,所以高产技术在分散经营的粮食种植中难推广。”
  他建议,应面向需求突破瓶颈。还是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例,其利用途径有五种: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基质化、原料化。每种途径又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因此,应因地制宜形成技术包,打包后推广应用,形成套餐式管理,以方便应用。
  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是我省今年“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明确要求。通过技术创新,不少实践者正以“自然之力”恢复土地肥力。
  平邑县蒋家庄弘毅生态农场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蒋高明对生态农业颇有信心:“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与转基因种子的‘六不用’模式,种出的水果、粮食价格比市场上高出3-5倍,产量却不低于平均产值。”枣庄思源家庭农场创办人王延静利用蒋高明教授的理念与种植法,吸收引进“与草共舞”“不冬耕保护天敌”“蜜源种植”“土豆不覆膜开沟直播”“懒汉农业”等技术,产量超过了周边农户,且因口感好,无农残,卖上了好价位。
  作为国家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绿色化种植正在潍坊不断推开。记者从潍坊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获悉,2020年潍坊市农药使用量比2019年减少43.9吨,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对于农技推广,在基层农技站工作20多年的诸城市农技站站长王德高心头装着不少想法。他认为基层还缺少农业人才,“一年中,我们全站人员几乎都在田间地头跑,但还是感觉忙不过来。”农民采购了先进的农机设备,如果没有种植技术储备仍然不够。王德高谈起去年的一件事,一个镇的种粮大户说“购买的化肥有问题,杀死了小麦苗”,农技站人员驱车30多公里赶过去,发现原来是播种深度问题:播种深度达9厘米,比正常深了四五厘米。
  问题如何破解?王德高建议:“解决农技推广短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建设样板田——农民看着好,自然就会去模仿。”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省农科院将集中精力建设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样板。在沿海发达区域的招远,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费县和鲁西南的郓城三个县(市),集中全院人才、项目、成果等优势资源打造整县域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样板;向三个示范县市选派300名科技人员常驻,投资3亿元以上,打造30个单体示范样板,建成实践基地;形成一系列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特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宁堂原则将眼光投向更远的未来。随着未来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如何通过良种、良法、良制配套保障粮田收益,不仅关系到种植者收益,也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他建议,农技应用要着重解决机械化、信息化问题,如病虫草害监测与诊断、无人机防控等。采访中,业内人士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联动机制,让涉农相关单位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更加畅通,切实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