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全力锻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一季度“四新”经济投资保持百分之二十以上增长

烟台全力锻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2021-05-07 大众日报 04版
  □ 本报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王聪 郭 健
  4月26日,烟台北航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项目主体封顶暨项目渠道推介会成功举行,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再添“新星”。
  烟台北航科技园自2018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打造涵盖空天技术研发应用、航空航天相关精密电子设备制造、智能AI、数据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园区和加速器,目前已集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余家。加速器项目封顶,标志着园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日臻完善。眼下,烟台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际商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世纪空间应用技术、兰德华“北斗+”智能巡更巡检等一批优质项目已签约落地园区。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是烟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航空航天产业强势崛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是关键。4月22日上午,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项目开工仪式在海阳市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举行,海阳市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为海上发射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届时,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星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的城市。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烟台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4月15日,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出炉,烟台市三项“硬核科技”入选,数量居全省榜首,分别是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及装备研制”、万华化学突破高端聚氨酯原料ADI全产业链国际技术封锁、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研制成功”。4月16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烟台共有30个优秀科技成果获奖,获奖总量和一等奖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烟台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走进“十四五”,烟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三个核心区之一,承担着率先发展、引领发展的重任,全面发力锻造科技创新这个“主引擎”。
  烟台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新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拥有两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7个。
  据烟台市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四新”经济投资保持20%以上增长、两年平均增长19.3%,占比达到63.9%、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7.5%,两年平均增长10.9%。工业结构持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1%,贡献率为20.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