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李晨歌
“我辅导的是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的立体裁剪分项,2020年获得省赛2个二等奖。今年辅导4个学生,正加紧备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副教授、高级技师田金枝告诉记者,“比赛也让师生共同收获了成长。”
近两年,山东出台政策,加大力度将“能工巧匠”引进职校,效果初显。田金枝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服装企业工作10余年后,田金枝来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当起教师。多年磨砺,如今她已是齐鲁首席技师,国家服装高级考评员,亚洲色彩搭配香港联合会会员,并获评“中国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她辅导的学生,已获得35个国赛、省赛奖项,其中一等奖21个。
在田金枝辅导下,学生袁蒙蒙2018年首次参加省服装技能大赛就获得一等奖,当年被评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019年,她获得国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三等奖,以及国赛山东省选拔赛(高职组)一等奖。“常常在赛前一个月我就搬到备赛室,早上6点起床,凌晨2点入睡,每天研究款式、工艺。”袁蒙蒙说。2020年,她升入菏泽学院本科深造。
比袁蒙蒙年长两岁的武壮,2015年入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2016年参加省赛获三等奖,2017年参加国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获一等奖。毕业后被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聘用,现已担任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年薪达40万元。
对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山东专门出台规定,可免试专业知识和技能升入高职、本科。近年持续增加职教高考本科计划,全省中职升学比例已超70%。同时,“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难题开始破解,2020年,全省中职招生2.5万人超过普高线,高职招生2.4万人达本科线,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山东是职教大省。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多部门共同进行制度创新,建立12项制度机制,出台20项改革政策,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构建探索了路径。”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王志刚说。
青岛出台《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用法制化手段解决职校招考、校企合作等问题。“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就是创新之一。胶州职教中心学校与海尔集团开展“3+1+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即学生3年中职毕业后增加1年企业工作课程,再到高职学习2年。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在高级技工岗位历练1年后,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高职就读,企业负担全部学费。
潍坊是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省职教创新发展示范区。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认为:“山东职业教育近年发展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因而机制‘新’、机制‘活’。”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痛点,也是关键点。目前,潍坊职业院校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潍柴、歌尔等13家企业成为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47个,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达85%以上。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院长王敬良告诉记者,5月24日—26日,学院将承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职教办学体制改革研讨会,集中研讨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中遇到的法律、政策问题。在山东9所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中,潍坊占6个。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模式,即通过“大混套小混,一校多主体”混改路径,实施政府参股、企业出资、多方共治策略,政府出资536万元、占股1%,撬动社会资本3.6亿元。
2020年9月,借鉴潍坊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山东14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目前,全省40余个混改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